7.2.7 数据备份设计
1)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然而,人为的操作错误、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的缺陷、硬件的损毁、电脑病毒、黑客攻击、自然灾难等等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计算机中数据的丢失,从而给企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数据,我们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并支持快速恢复。
2)数据备份系统设计原则
实现一个真正满足业务需求的备份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对数据进行备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消除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后顾之忧。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一般来说,一个完善的备份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稳定性
备份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业务系统提供一个数据保护的方法,所以该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备份软件一定要与操作系统兼容,其次,当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数据。
(2)全面性
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可能会包括各种操作平台,如UNIX、Windows server、VMS等,并安装了各种应用系统,如数据库、群集软件等。备份系统要支持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典型应用。
(3)自动化
很多系统由于工作性质,对何时备份、用多长时间备份都有一定的限制。下班时间系统负荷轻,适于备份,可是这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负担,由于精神状态等原因,还会给备份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因此,备份方案应能提供定时的自动备份,并利用磁带库等技术进行自动换带。在自动备份过程中,还要有日志记录功能,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
(4)高性能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在休息时间来不及备份如此多的内容,在工作时间备份又会影响系统性能,这就要求在设计备份时,尽量考虑到提高数据备份的速度。
(5)维持业务系统的工作效率
实时备份对业务系统的性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还会很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避免备份对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的影响,将是非常重要的。
(6)操作简单
数据备份应用于不同领域,进行数据备份的操作人员也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简单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缩短操作人员的学习时间,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备份工作得以轻松地设置和完成。
(7)实时性
有些关键性的任务是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的,在备份的时候,有一些文件可能仍然处于打开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备份的时候,要采取措施,实时地查看文件大小、进行事务跟踪,以保证正确地备份系统中的所有文件。
3)备份类型
完全备份:把指定目录下或指定文件系统中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进行备份。
增量备份:备份的内容是在最后一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后又有变动的文件。在全系统恢复时,增量备份需要多个恢复过程,包括最后一次完全备份和所有后续的增量备份。
累积增量备份:备份的内容是在最后一次完全备份以后变动的文件。这与增量备份类似,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分过程。全系统恢复时,一个累积增量备份只需要两个恢复过程:最后一次完全备份和最新的累积增量备份,这样可以加快恢复过程,如表7.1所示。
表7.1 增量备份和累积增量备份的实例
4)备份周期
备份周期通常指一个备份循环的间隔,如考虑以周为单位,在周末进行完全备份,在本周的其他时间进行增量备份,则这个备份周期是一周。在恢复数据时,先恢复上周末的完全备份,然后是相关的增量备份。备份周期的间隔通常会影响恢复,也会对备份介质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备份周期越小对数据保护越有利,但这也会占用越多的存储资源与其他系统资源。如把以周为单位的备份周期,改为以月为单位的备份周期,在每月末进行完全备份,在这月的其他时间进行增量备份,则在恢复时,需要先恢复上月末的全备份,跟着是相关的增量备份。如果恢复时间点在月末,则相应的增量备份会较多,恢复时需要进行较多的操作,并且通常会有更多的数据量,这时通常要在进行一定的平衡。例如企业的数据备份策略要求只是能够回溯到一个月前的数据,则当采用一周备份周期时,会有较多的完全备份,介质占用通常会较多。
完全静态的数据或静态的系统不需要非常频繁的备份。它们的备份周期可以设定为每周一次甚至每月一次。如果对拷贝数量没有明确要求的话,常规的做法是对备份数据保存2~4个拷贝。
动态的数据需要较频繁的备份,并应用某种增量备份方式。如果备份数据是为了防止用户删除或失误,那么应该采用增量备份方案。如果需要较快的恢复速度,就应使用累计增量备份方案。
5)备份方案
数据库备份是确保交易、管理、分析等数据安全、可靠、易恢复的重要措施,其中包括数据的导出、存贮、恢复等,下面对本次使用的ORACLE数据库备份进行说明。
(1)数据库备份方式
ORACLE的备份有脱机全备,联机全备,增量备份三种方式。
脱机全备就是断开所有数据库连接,对数据库进行全备份。其优点是:做备份数据的恢复时,只要将备份数据恢复即可,不用考虑操作日志的恢复;缺点是:只有备份程序可以连接到数据库上,其他任何程序在备份过程中都无法与数据库之间建立连接。
联机全备就是在不断开数据库连接的情况下对数据库进行全备份。优点是:备份过程中,其他应用程序依然可以连接到数据库上,可以执行查询、修改等操作;缺点是:不仅要备份数据库,还要同时备份操作日志,恢复数据库时,也要恢复操作日志,并且需对恢复的数据库做ROLLFORWARD操作。
相对于全备份而言,增量备份可以大大减少存储备份文件所需要的空间;缺点是备份和恢复的操作相对复杂,恢复时间较长。
(2)备份策略
①对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代码,可在每次系统更新或安装新软件时做一次全备份。
②使用数据库联机全备份对数据库每周做一次备份,确保系统可以24 h不间断运行。每天对数据库的日志进行备份。
③对于一些日常数据更新量大,但总体数据量不是特别大的关键应用数据,可每天在用户使用量较小的时候安排全备份。
④对于日常更新量相对于总体数据量较小而总体数据量非常大的关键应用数据,可每隔一个月或一周安排一次全备份,在此基础上,每隔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做增量备份或累积增量备份。
(3)硬件实现
备份网络建议采用LAN Free方式构建SAN(存储区域网络)网络。SAN的优势在于:
①由多台服务器进行数据的直接备份,无须经过局域网,减少应用网络的压力,节省网络资源。
②多台服务器可共享存储设备,构成完整的备份系统。目前SAN网络有FC和IP两种组建方式,本项目建议使用IP-SAN方式。
A.构建成本方面:不论是适配卡、交换机或缆线,IP-SAN都比FC-SAN便宜许多。
B.管理难度及维护成本方面:FC-SAN一般都需要特定的工具软件来管理维护,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而IP-SAN通过IP网络来传输数据及分配存储资源,只要使用网络现有的管理功能即可。
C.传输距离方面:由于IP-SAN是通过无距离限制的IP网络来传输数据,所以理论上在传输距离上没有限制,如构建异地冗余备份会很方便。
D.传输速度方面:目前IP-SAN的端口传输速度可达Gb/s级别,通过链路聚合可使传输速度达到4Gb/s甚至8Gb/s,随着10G以太网技术的普及,潜力巨大。
E.存储扩充方面:IP-SAN方式下存储扩充对于数据存取速度影响不大,而FC-SAN方式当数据量达到存储系统理论值的50%之后,其性能下降非常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