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1)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准备工作
(1)研究产品图样和装配时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2)分析产品结构和装配精度有关的装配尺寸链,合理分配各环节的精度;
(3)将产品分解为各个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部件,便于组织装配工作的实施;
(4)根据工厂条件,制订合理的装配程序,选定装配基准件或部件,以保证装配质量,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拆装;
(5)选择合理的装配工艺,如过盈联接采用压入配合还是用热胀(或冷缩)配合,校正时采用哪种方法,滚动轴承的间隙如何调整等;
(6)编制装配工艺卡片,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各工序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根据需要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
(7)设计制造装配过程中必需的专用工、夹、量具,规划吊装和运输方法,安排工作场地,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
(8)对于某些特殊产品,要考虑特殊措施,如装配精密仪器和高精度机床时,工作场地应单独安排,远离切削加工机床。并按实际需要,准备恒温、防湿、隔振、防尘等措施。
2)装配工作的注意事项
(1)所有零件必须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装配。过盈配合、单配或选配的零件,在装配前应对有关尺寸严格进行复验,并作好配套标记;
(2)注意倒角和消除毛刺,防止零件表面受到损伤;
(3)选好清洗液及清洗方法,将零件清洗洁净,精密零件尤应仔细清洗,并注意干燥和防锈;
(4)注意机座或机床床身的安装水平,防止因重力或紧固变形而影响总装精度;
(5)零部件的装配程序,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大后轻小。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先后顺序,使装配和调整工作能顺利进行;
(6)要注意运动部件的相互关系,如机床导轨副的配刮或配磨,轴与滑动轴承间的间隙,变速和变向机构要操纵灵活等;
(7)选定合适的调整环节,以便调整或修配达到要求的精度;
(8)应安排必要的检验工序,特别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影响的工序之后,一定要安排检验工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后面的装配工序;
(9)重型产品一般在制造厂总装、调试和试运转以后再拆成部件运出厂,然后在使用场地安装成为整机。为保证现场装配能顺利进行,对部件装配的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及精度标准等应予严格控制;
(10)电线、液压管、润滑油管的安装工序应合理安排。
3)制订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资料
(1)产品的总装图和部件的装配图 产品装配图应清楚地表示出所有零件的相互联接情况,重要零部件的联系尺寸,配合零件间的配合性质和精度,装配的技术要求,零件和标准件的明细表等;
(2)产品验收技术条件 主要规定产品技术性能的检验、试验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产品的生产纲领;
(4)现有生产条件。
4)制订装配工艺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产品装配图和验收技术条件
制订装配工艺时,首先要仔细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分析产品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产品及各部件的装配技术要求,确定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以及产品试验的内容和方法等。
(2)划分装配单元
装配单元的划分,是从工艺角度出发,将产品分解成可以进行独立装配的单元,以便组织装配工作实现平行或流水作业。
装配单元包括零件和部件,零件是组成产品的最基本单元,将若干零件结合成产品的一部分即为部件。
(3)绘制装配系统图
装配系统图有多种形式,对于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的产品可只绘制产品装配系统图。对于结构复杂,零、部件很多的产品,可按装配单元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图9.7为常见装配系统图的形式。
图9.7 装配系统图
(4)划分装配工序
根据装配系统图上的装配顺序,将装配工艺过程划分为若干工序,并确定各工序的工作内容、所需设备、工夹具和工时定额等。装配工序还应包括检验和试验工序。
(5)制订装配工艺卡片
在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不制订装配工艺卡片,工人按装配图和装配系统图进行装配。成批生产时,应根据装配系统图分别制订部装和总装的装配工艺卡片。卡片的每一工序内应简要地说明工序的工作内容、所需设备和工夹具的名称及编号、工人技术等级、时间定额等。
图9.8 锥齿轮组件
图9.9 锥齿轮组件装配顺序
下面以锥齿轮组件为例,说明其装配工艺卡片的编制过程。图9.8为减速器中锥齿轮组件的装配图,由于整个锥齿轮组件的外径都小于减速器箱体孔,故可以作为独立的装配单元进行单独组装后,再将整个组件装入箱体中。图9.9为该组件的装配顺序示意图,其装配单元系统图如图9.10所示。根据装配单元系统图、装配图和装配技术要求,可制订出锥齿轮组件的装配工艺卡片(表9.3)。
图9.10 锥齿轮组件装配单元系统图
表9.3 锥齿轮组件装配工艺卡片
续表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