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中地区传统乡土建筑的原型

关中地区传统乡土建筑的原型

时间:2024-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中地区地处秦岭山地的北侧,北届“北山”,东起潼关,西至宝鸡,东西长360公里,历代称谓800里秦川,东宽西窄,地势平坦,海拔322~600米。渭河横贯中部,渭河以南平原地区的居民,以木构架、土坯墙、夯土墙、砖墙为主要材料的单层坡屋顶建筑为主。关中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3摄氏度,属暖温带。房居民居建筑的坡屋面形式以硬山居多,瓦屋面只做仰瓦,平面布局与构架举折与北京民居类同[3]。

2.1 关中地区传统乡土建筑的原型

关中地区地处秦岭山地的北侧,北届“北山”,东起潼关,西至宝鸡,东西长360公里,历代称谓800里秦川,东宽西窄,地势平坦,海拔322~600米。渭河横贯中部,渭河以南平原地区的居民,以木构架、土坯墙、夯土墙、砖墙为主要材料的单层坡屋顶建筑为主。在台塬断续分布处,也有少量生土窑洞民居。渭河北岸二阶台地的后缘,分布着东西延伸的黄土台塬,即渭北台塬。黄土台塬黄土层厚由十多米至百余米,塬面广阔,一般海拔为460~850米。塬上的一般民居与塬下基本相同,但在平原与台塬接壤处,台塬拔地而起,由于黄土质地坚硬,平原与塬地几成90度而不坍塌,多数居民就在向阳的塬壁上开挖窑洞;有的因地就势,背靠塬壁把生土窑洞与石砌窑洞或房居民居组合成院落。

关中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3摄氏度,属暖温带。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气温升急骤,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从潼关到宝鸡其温差无几,温差主要在南高北低。年降雨604毫米,无霜期207天,雨量集中在7~9月份。房居民居建筑的坡屋面形式以硬山居多,瓦屋面只做仰瓦,平面布局与构架举折与北京民居类同[3]。由于夏季酷暑,所以较多的宅院在平面布局上采用南北狭长的内庭院,使内庭处在阴影区内,以求夏季比较阴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