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空心村”现象
由于诸多原因,在乡村聚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后的建设过程中,新建宅院不断呈层扩方式向住区外围发展的同时,老村原有的旧宅院却逐步被废弃,长此以往,住区的建设形态便经历了一个由“小饼”到“大饼”、由“大饼”到更大的“饼圈”的发展过程,最终造成乡村住区中心空废、环境恶化、整体形态结构松散的现状格局,这就是所谓的空心村现象。具体的某些景象在前文中已经有一个概要的反映,本节主要针对空废院率、用地空心率以及人口空心率三个定量指标概念,以澄城县雷家洼乡八个行政村和典型研究对象雷家洼村为统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以期量化揭示空废化问题的状态和情况。
1)空废院率
截止1994年,雷家洼村共有宅院计356院,其中有人居住的225院,无人居住的空(废)院131院,空废院率36.8%。
表3.1 雷家洼乡8个行政村空废宅院统计表(2000年)
注:空废院率=空废宅院数/总宅院数,其中空废宅院指彻底无人居住的旧宅院和已划宅基却未使用宅院)
上表显示出以下特征:
①空废宅院是普遍现象,且空废比率极大(见图3.12,图3.13);
②自然村规模越大,空废宅院比率越大;
③塬区村落较沟壑区村落空废宅院比率大;
④柏门村相对雷家洼村和璞地村空废宅院比率较小,主要与其远离交通干线有关;
⑤雷家洼村较璞地村空废宅院比率较小,主要与雷家洼村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大学升学率极高因素有关。
图3.12 澄城璞地村空废宅院场景
图3.13 空置建设场景
2)雷家洼村用地空心率
住区总用地空心率A×100%=31%;
居住用地空心率Ar100%=38%;
工业用地空心率100%=78%;
典型研究对象雷家洼村公建用地空心率100%=27%。
3)雷家洼村人口空心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