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内部经济因素
1)家庭经济收入增加
家庭经济收入增加是家庭再建设发展,甚至于重复建设发展的基础保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是乡村聚落形态结构转型的基础动力或前提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一切,就是这个道理。当前乡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主要是非农收入的增加(参见调查表4.7)。
表4.7 雷家洼村庄建设调查表统计分析表七
2)家庭消费观念的变化
过去农村家庭最大的消费主要是建设消费,这是消费观念引导的结果,它客观上加速了聚落形态结构的扩张。从今天的农村消费结构看,产生了新的趋势:建设消费减少但依然占据相当比重,教育消费迅速增加,家庭饮食开销仍然处于低层次水平(参见专栏4-3)。
专栏4-3 2000年雷家洼村20户家庭经济状况入户调查分析
主要依靠:A.苹果园16户(占80%)
B.小麦4户(占20%)
·家庭年其他收入折合人民币平均:6 415元
主要依靠:A.劳工(10户)
B.技工(12户)
C.经商(2户)
D.刻图章(3户)
E.工作(4户)
F.运输(1户)
G.养殖(4户)
·家庭年总支出折合人民币平均:7 320元
·家庭年用于饮食方面的开销约折合人民币平均:1 900元
·家庭饮食开销占总开销:26%
·今后是否计划新建宅院:否(95%);是(5%)
3)乡镇公共中心的引力
建设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引起新的建设热点主要在乡镇公共中心区。一些为政府为推动小城镇建设,吸引各种家庭在乡镇公共中心区采取“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的形式建设,刺激性引起了一些家庭的迁移建设。
4)窑居建筑没有拆除效益
窑居建筑没有拆除效益,是窑居住区较房居住区空废现象长期难以解决的最关键因素。房居拆除容易并且可以利用或处理旧砖、旧木料、旧楼板等,而窑居拆除不但费工、危险,而且几乎没有可再利用的旧材料,既无利可图又必须花钱。在经济并不宽余的窑居住区,老百姓都不愿做这样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