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方法与步骤
1)方法
根据不同地段,区分不同质量和价值的传统民居,分级分层次进行保护、修缮、整治、改建或拆除的四级更新模式;要求该地区范围内各类传统民居改造应符合该地区的整体规划要求(如限高、红线、容积率、外观材料、外观色彩以及细部等),同时允许院内的建筑风格、色彩、生活设施、装修标准方面可享有一定的灵活性;传统民居的改造应尽量维护原有街道的走向、尺度及特色。
积极倡导住户利用地方材料,进行技术革新,以及材料的再利用,促进保护生态、节约造价、保护传统三者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原有居民遗留的传统民居,经过改造达到可继续使用的目的。结合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具有特色的手工艺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同时,使传统民居保护工作形成有活力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商业化改造只适宜在传统民居绝对保护区以外进行,且规模不宜过大,做到小而精,防止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1)保护:保存历史文化格局,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对灵泉村内具有典型意义的点及较完整民居院落采取保护方式,对个别构件加以维修,剔除近年加建部分,恢复原有院落格局;
(2)修缮:对村内不具典型意义,但仍有人居住的质量较好的老建筑,维持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在保护原有院落格局、建筑风貌和整治外部环境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更新改造,完善市政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整治:对于质量较好、风貌较差的建筑,可以考虑在适当的位置予以保留,来体现村落发展的脉络。对其外部进行整治与改观,同时恢复巷道的传统风貌,对其进行保护与整治,健全配套基础服务设施;
(4)拆除: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新型农村建筑,采取拆除、重建的措施,对整体地块进行更新建设,以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2)步骤
(1)对老村中的传统路网关系进行保留与恢复,这样的传统巷道空间是保留了传统生活的重要载体;
(2)整合老村建筑,重点处理入口、村墙及沿街立面,并在老村中心以传统建筑为背景发展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空间,以此吸引游客,进一步刺激老村改建与更新;
(3)对现存的新旧建筑进行修缮和整治,以达到村内的风格统一;
(4)对村落内环线进行进一步的翻修与改造,并对村落内部建筑进行修复,开始对涝池景点进行修建,完善村落内环线;
(5)修复戏台与马王庙这些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重现其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作为公共生活的一个中心,并进一步整合村落剩下的荒地,营造新型的休闲娱乐空间;
(6)开发福、禄、寿三山的自然景观及村落寨堡等人文景观,完善村落外围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