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导线的布线
1)手工布线前的准备工作
(1)设置在线设计规则检查
在线设计规则检查(DRC),是指在进行布线过程中,系统实时地检查有关的设计规则,使不符合设计规则的导线无法布置到PCB上。要使用在线检测方式,必须将设置系统参数对话框中的“On-Line DRC”选项打开。
设置方法如下:执行“Tools\Design Rule Check…”菜单命令,启动DRC设置对话框,同时选择“On-Line”在线检查标签页,如图10.76所示。
图10.76 “DRC设置”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可以指定在线检查有哪些设计规则。系统默认是只检查“Clearance Conatraints”(安全距离)规则。设置完成后,单击“OK”按钮即可。
(2)设置PCB布线板层
设置PCB布线板层就是确定用单面布线、双面布线还是多面布线。
(3)切换当前布线板层
切换当前布线层就是确定目前要在哪个板层内布线。可以通过单击工作区下的工作层标签来切换当前板层,也可通过小键盘上的*或+键选择当前板层,*键只能在项层和底层间切换。
2)手工布线的基本操作
启动布线可以通过主菜单上的“Place\Line”命令或单击放置工具栏中的放置导线图标来启动。也可以通过右键菜单中的“Interactive Routing”命令。
(1)切换导线模式
系统提供了六种切换导线模式,分别为:45°转角模式、转角处圆弧模式、转角处小圆弧模式、90°转角模式、任意角度模式和起点圆弧模式。
在布线过程中,按动<Shift>+<Space>(空格)组合键可以随时在这几种模式中来回切换。
(2)切换导线方向
在布线过程中,随时按动<Space>(空格)键可以切换导线方向。
(3)在布线过程中取消导线段
在布导线状态中,随时按动<Backspace>键可以取消前面一段导线的布置。
(4)设置光标移动最小间隔
在布线时设置光标移动最小间隔的方法是:按动<G>键,系统立刻弹出如图10.77所示的设置光标移动间隔列表。在该列表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光标移动间隔。如果想自己定义,则选择“Other…”(其他)项,在弹出如图10.78所示的对话框内输入适当的移动间隔。
图10.77 光标移动间隔列表
图10.78 自定义的移动间隔
3)手工布线的实例
【例10.1】 同一板层间的R6-1焊盘和T8-3焊盘之间的布线。如图10.79所示。
图10.79 同一板层间的布线
(1)单击放置工具栏中的放置导线图标来启动布线命令,则光标变成了十字形状。将光标移动到R6-1焊盘上,当焊盘上出现如图10.80所示的八角形框时,说明光标和焊盘的中心重合。
图10.80 光标移动到R6-1焊盘上
(2)光标在焊盘中心单击鼠示左键,确定这一点,然后把光标向T8-3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按动<Shift>+<Space>键切换模式,其中黑色的实线(取决于设置的颜色)表示导线的位置已经确定,但长度没有确定;黑色的空心线表示该导线只确定了导线的方向,而导线的位置和长度还没有确定。在本例中,采用比较常用的45°转角布线模式。
(3)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第1段导线的位置和长度,则第2段导线由黑色的空心线变成了黑色的实线。将光标移动到T8-3焊盘上,这时此焊盘上也出现了八角形框,说明光标和焊盘的中心是重合的,如图10.81所示。单击鼠标左键,完成其间布线。
图10.81 确定起点
(4)单击鼠标右键,取消布线操作,则完成整条导线的布置,导线为全黑色实线。
【例10.2】 不同板层间的R6-1焊盘和T8-3焊盘之间的布线,如图10.82所示。
图10.82 不同板层间的布线
在该图中,两个焊盘之间有一条导线,而这条导线和我们需要布置的导线又处在同一层中,直接跨过此导线会导致信号传输的错误,必须通过其他层来布线。该例中将板层的颜色设置为系统的默认色,即顶层为红色,底层为蓝色。
(1)先从顶层开始布线。单击放置工具栏中的放置导线图标来启动布线命令,进入布线状态,单击R6-1焊盘作为起点。
(2)然后切换布线模式(45°转角模式),单击鼠标左键以确定第1条导线。
(3)因为有竖直导线的阻挡,必须从底层走线,所以按动小键盘上的<*>键,将工作层切换到底层,此时工作区下的工作层标签指示为底层(Bottom Layer),系统自动放置了一个过孔,如图10.83所示。
图10.83 自动放置过孔
(4)单击鼠标左键以确定两条导线以及过孔的位置。
(5)将光标移动到T8-3焊盘上,如图10.84所示,此时出现的是蓝色的空心线,说明是在底层布线。在此焊盘上单击鼠标左键两次便可确定所有的线段和过孔。
图10.84 布线到T8-3焊盘
(6)单击鼠标右键两次即退出布线状态。将编辑区下的板层标签切换到顶层,如图10.85所示。可以看出,R6-1与T8-3之间的导线由两层的导线组成,在顶层为红色,底层为蓝色。
图10.85 完成布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