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理的时空观
中国古人由对自然现象的直观理解,到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素朴把握,进而形成时、空为一的建筑时空观念,它是中国宇宙意识的必然外化,也是宇宙时空的一个缩影。生活于其中的中国人所体会到的,不仅是一个可视的外在空间,还是一种心理的情感时空。与此相反,西方时空观念由于一开始就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逻辑分析基础之上,因而建筑空间也就成为可以被测量的几何体,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西方建筑空间是一种可被量化的物理空间。
与中国古人一样,宇宙自然同样也是西方人所思考的问题,但在对待宇宙自然的态度上,中西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在西方人看来,自然是外在于人并与人并列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人所认识和掌握的对象,宇宙空间对于人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个活动的场所,而这个场所要靠站立在它对面的人去感受,这种感受的方式决定了人与空间只是外部关系而没有生命的有机联系。所以,宇宙本原和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对人而言始终只是一个“对象”,一个物我观照的“对象”,这成为西方人总是以理性而非情感的态度不懈地去探求宇宙本体的一个动因。
西方的时空意识,也许最早滥觞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地中海沿岸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岛屿之间的纵横交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空间观念。长期的生活实践使人们坚信,时空不能脱离物质的形态而存在,它必须以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直到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还认为空间是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的影像,而时间也不过是这种物体运动先后的影像而已,他说:“‘空间’是一个单纯在心灵以外存在的东西的影像;就是说,空间是那样一种影像,在那种影像里面,我们不考虑别的偶性,只考虑它在我们之外呈现。”“像一个物体在心里留下关于它的大小影像一样,运动的物体也留下一个关于它的运动的影像,也就是关于那个物体从一个空间继续不断地过渡到另一个空间的观念。这个观念或影像,就是我叫做时间的东西。”[9]这就充分说明,空间作为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运动状态,它的存在并不需要人的心灵参与就可以被人的感官来感知,人对空间的把握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活动。
早期自然科学的兴起,刺激着人们执著和痴迷于对自然的探索,他们相信世界之所以被感知,必定由某种物质组成,原子则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之间的互相独立,必然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在原子论中,只有物质的最小不可测的组成部分(即原子)被认为是‘存在’着的东西,它唯一的性质就是占据空间。而各种可感知的事物,其质的差别必须用原子在空间中的不同形状、运动和排列来说明。”[10]所以,在西方人看来,空间不仅是可以被感知的,而且还是可以被测量的。
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这种观念又不断地得以强化。几何学的兴起和发达,对这种观点的确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这种空间思维基础上的。欧几里得几何的第一条公理就是:如果有A、B两点,并且有连接这两点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就没有空间。这就充分表明点是空间最基本的单位,空间的存在在于其自身的非过渡性。整个希腊思想,就建立在这种空间意识之上。
西方传统空间观念从它萌芽之时,就与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识存在着质的差别。钱穆先生说:“西方人重空间之向外扩大,不重时间向后的绵延。中国人言世界,世乃时间,界乃空间,时空和合为一体。”[11]因此,中国人谈空间,也是在谈时间,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中,时间和空间是合二为一的,空间中因有时间的因素而成为四维的动态存在方式。而西方传统的时空观念,空间和时间则是相对分开的,人们就空间而论空间,相对于中国传统空间的“流动”性而言,它是静态的。“一切存在的话,必是完善的、唯一的、有界限的、球形的、充满整个宇宙空间的、不动的、稳定的、不变化、连续不断的。它产生于自身,在它自身的界限之外不存在空间,它在自身界限之内运动,宇宙之内不存在虚空”,“空间就表现为有限的、球形的、完全充实的,因而是没有空隙的、不可分的、稳定的和同性的”[12]。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是对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的一场根本性变革。他认为一切物体本身的空间存在都是不自足的,它们全部都在时间之中流变着,这就把时间的因素纳入到物体存在的空间状态当中。后来的“单子论”和“相对论”更进一步论证了时间与空间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西方的空间观念与中国传统的空间就等同了,而实际上,它们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当他们研究空间时,其思路是从空间出发,最后又回到空间,采用的是自然科学逻辑实证的方法,在这种空间思维方式的支配下,时间只能是作为说明事物存在形式的手段而已,而绝不可能成为事物自身的一种属性。实际上,西方科学的基石和手段都是建立在这种空间思维的特点之上的,“从原子论、几何学到牛顿力学,无不实践着空间思维的原则。相对论真正引入了时间观念,但它还不是时间型思路。它的空间因时间而改变位置,但不因时间的改变而消失或产生,这就是相对论和中国古代思想依然不同之所在”[13]。
实际上,时空的存在必须以物质的存在形式为前提,人们是在对物质存在形式的理解中来把握时空观念的。通过物象、色彩、透视距离等要素的统一,人们捕捉到物质的存在方式。而根据这一逻辑构建起来的西方建筑时空观念,也自然就被看作是同物质实体一样的存在。笛卡儿曾认为凡有广延空间的地方一定有实体的存在,空间和物质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因而,这种物理的空间也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可触及的物质实在,成为一种关系明确的量。所以,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建筑的结构造型,突出强调的是建筑的整体造型美,而就建筑的空间而言,其分划处理都非常清楚,很少有流通的,或者半室内半室外相互渗透综合的空间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