Ⅸ 设计的伦理学
现代人更多地只考虑技术上能否做到,而对技术说“不”的能力和智慧已经荡然无存了。再次,技术不仅改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更为重要的是技术重新界定了人的自然[human nature]。人不再被视为智慧的人[homo sapiens]了,人的本质就是劳动的人[homo faber]或者说是技术的人。因此,技术已经不再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了,而是技术的人的一整套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现代人几乎不能在技术思维之外思考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可能与现实的区分等,都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我们时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思潮之中。自从培根[Francis Bacon]提出以科学技术新工具以征服自然的近代转折以来,人们形成了一整套的评价自然和生物以及人的本质的知识,成为整个现代文明技术乌托邦的基础。因此,技术时代的伦理问题首要就是对技术乌托邦的清醒认识。
设计一向处于主导我们文化的两极之间,一极是技术和工业现实,另一极是以人为尺度的生产和社会乌托邦。——马克·第亚尼[Marco Diani]
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马克·第亚尼对设计所做出的定义,揭示了设计的双重属性,准确地道出了设计作为连接技术、工业与人类本身的桥梁这一身份所在。一方面,真正现代意义上“设计”这一概念是伴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而出现的,在本质上有与技术和工业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设计的目的乃是为着满足人类的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而进行[不管最终这一目的是否达到或是有所偏离],甚至可以说设计乃是人类的天性需要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与人之间的对立似乎是愈演愈烈,设计作为调和两者之间矛盾的交叉领域,已渗入我们生活几乎每一个角落,其作用与影响深远而巨大。在这样的情境下,对设计这一特殊的领域进行研究是必须的,其内容当然也应该涉及设计与工业生产、消费机制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此外,这句话还道出了设计的目的,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现实”需求,进而达到理想社会的“乌托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对技术乌托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与技术紧密相关的设计当然是无法绕开的一环。
伦理学作为哲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质地说,就是关于道德的学说,其基本问题也即道德的基本问题,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阶级、民族之间、社会各阶层、各集团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利益与社会其他人之间相互的利益关系问题。伦理学作为研究、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必然随着其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与工业完成最初磨合之后,它也逐渐地带来新的问题,设计与技术的接合带给人们的舒适感与物质的繁荣,则使这些问题变得隐蔽而难于以硬性的手段加以干预,唯有依靠伦理的力量加以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