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谁会成为设计管理者
从最广泛意义上讲,人类所有社会性甚至包括生物性的活动都可称为设计,因而广义上的设计师也可追溯到制作第一块石器的人。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设计师。第一个制造工具的人便奠定了设计师创新实质的原形。马克思曾指出:“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进行真正地生产。”(16)需要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化的动力,也是细化社会分工的关键因素。
从“制造工具的人”到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师,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我国的金文和甲骨文中,有形似斧头和矩尺的“工”字,有解释称“其形如斤”,工指木工,泛指一切手工制作的人和事。(17)我国早期的工艺巨著《考工记》亦记载有:“攻木之工六,攻金之工七,攻皮之工五,攻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共六种三十项专业分工。手工业时代的工匠[设计师]尽管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而且手艺活大多也只是作为副业,但是手工艺人自身极强的自律性,手工行业的规范性,使得工匠们不但能持“斧斤矩尺”,也会善度经营、运筹帷幄。在中世纪的欧洲,除了被宫廷、庄园或修道院雇佣服务的工匠外,其他自由手艺人大都在市镇里开设家庭式手工作坊,成立“手艺行会”。行东既是店主、作坊主,又是熟练的工匠,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身,常还雇有学徒和帮工,工匠不仅是设计师,也是管理者。这与柳宗元在其《梓人传》中所发的感慨是一致的,在中国古代为王侯将相作传是常有的事,然而为梓人[工匠]作传确实罕见。作者通过一位自荐的杨氏木匠关于营建设计的见解和亲自实地的观察,表达了“梓人之道类于相”(18)的感慨。梓人杨氏虽床缺足而不理,但精于设计之道,善于设计调配和管理。“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画宫于堵,盆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19)良择工匠[设计师]不一定自己操斧弄斤,但需“胸有丘壑,”“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 使设计全局胸有成竹,从战略高度出发,运筹帷幄、协调管理。计成在《园冶》中称设计师为“能主之人”,其开篇立论的首句即论述设计师的重要性,“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优秀的工匠[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艺术。其成功与否、品质品格的高下,一方面取决于设计师的创作水平,另一方面受制于设计师的管理、协调、沟通的能力。
设计管理为设计及其相关活动设置了三个执行主体,即设计人,提供和创造解决方案的人,所谓“设计的执行者”;策划人,指廓清思路,提出概念和方案的人,所谓“设计的思想者”;管理人,指派人选,协调、控制的人,所谓“设计的决策者”。谁能成为设计管理者,柳宗元所谓的“梓人”即所谓兴造园林的“能主之人”也。
现代设计发展到今天,其作用与价值也被广泛认知。设计创造价值不仅是某些超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方案,也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创新的发展手段,但在设计创造巨大价值的背后,由设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伪劣设计、设计浪费等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沟通和控制设计的全过程成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不仅面向当下,更面向未来。强调设计管理、强调设计师的管理水平在当代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正如设计管理所要求的那样,谁能整合设计各个方面的能量并使之平衡,构成一个真正创造力不断的生命体,谁就掌握21世纪设计的实质。设计的现状和设计管理的发展,对当下的设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做能主之人,每一个设计创作者都应既成为设计大师,又是管理大师。今天的设计分工变得如此细化,很大程度上,设计师不再面对一个完整的设计产品,而是参与到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管理才能的设计师或者设计管理者变得更加重要。做当代设计的“能主之人”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素质:
第一,具备整合的知识体系。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变化的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就是创新的源泉。拥有整合的知识结构将使设计师在纷纭复杂的设计环境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拥有灵活变通的能力。交叉学科和交叉方法研究是现代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的一个趋势,单一的知识结构与井底之蛙之见在当下的设计环境中是一对“双胞胎”,谁不想做井底之蛙,就必须尽可能占有信息,并加以整合构建成具有创新力的知识结构体。爱因斯坦认为在音乐中,他得到了不少灵感;一代现象学哲学大师胡塞尔在晚年回顾他的学术生涯时认为,早年专门系统的数学训练对他后来从事哲学研究大有裨益;达·芬奇拥有的知识结构使他几乎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绘画、解剖学、植物学、机械工程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整合的知识结构不仅是一种学术本领,也是一种修养,人生境界的表现。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对于设计师而言,它不但是创新的力量,更象征着战略管理的力量。
第二,非凡的设计创造力。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设计师即创造者。创造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总处在不断的创新变化过程之中。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作为人的特权,……是运用早已存在的可以利用的材料,用无法预料的方式去加以改变的。”(20)但创造力的展现却因人而异,作为人所共有的一种能力,“不是靠遗传的天赋,也不依赖于环境或教育,它是每一个人的自我当中的功能。”(21)这种自我拥有的功能在改变事物的过程中却有着极大的差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精英人物的创造力可能要大于一般人的创造力。在设计领域里,赖特、雷蒙德·罗维、索特萨斯等相对于普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
非凡的创造力是对当代设计师的一个突出的素质要求。在物质产品极度丰富的年代,如何让产品成为顾客的首选,首要的就是要在设计创作中发展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因此,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对于设计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设计师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三,深刻的设计战略意识。设计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战略思维。从一个具体的标志设计到大的系统设计、城市空间甚至国家规划的设计,从它的策划到具体实施等全过程,每一步都充满战略性。人们把邓小平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立足于从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战略性筹划来看的,相对于设计而言,这是一种更具有战略性的谋划。
设计师作为战略家,主要表现在设计师驾驭和控制设计进程的能力上。现代设计的发展,使得设计师具有了设计与管理的双重身份。被称做美国设计之父的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的设计领域涉及到平面、工业、建筑装饰、航天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一系列非常杰出的设计作品;在他晚年的设计创造生涯中,大量设计作品都是由他领导的设计团队来协作完成的。这一方面反映了罗维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则表现了他突出的设计管理才能和设计战略家的特色。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设计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也都表现出极强的战略性。因此,设计师必须时刻把自己置于战略家的地位,时刻把握和控制好设计的关键点,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动性。
第四,设计责任感。设计本质上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为大众而设计是设计的根本。设计的对象是产品,是物、环境,目的却是人。脱离了大众的设计原则不仅违背了现代经济学的原则,也从根本上背离设计的出发点。这既是社会赋予的规定性,也是设计本质和设计师职业内在化的一种本质规定性。因此,充分发展设计师的设计责任感和为大众的社会意识,对于设计的发展和创造优良设计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现代设计发展史来看,为大众而设计的目标从莫里斯开始便形成了,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的,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22)为现代设计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包豪斯设计和教育思想,从一开始就树立了为大众而设计的信念。以设计模压胶合板家具著称的美国设计师查尔斯·埃姆斯对自己提出的设计口号是:“以最多最优秀的给予人民,而只索取最小的。”(23)新千年与新世纪同步而至,一方面带给我们很多技术上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设计的发展也不得不面临诸如伦理学、生态学等一系列的困境。在更加复杂的生活环境和设计环境中,设计责任感的把握也包含了许多新的内容。“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小部分人服务,尤其那些被遗忘的大多数,更应该得到设计师的关注。”(24)当时装设计师们埋头设计只供T型台作秀的时装时,他有没有想到偏远山区里衣衫褴褛的儿童?当设计师大肆浪费设计资源,可否想到20年后的窘境?随着当代设计的发展,设计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当前大众生活负责,而且也需要为未来人们的生活着想。
在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题为“工业设计——人类发展的要素”的第十一届年会上,大会主席彼得罗·拉米兹·瓦茨贵兹[Pedro Ramirez Vazquez]先生指出:“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既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达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25)人们期待着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设计责任感,做能主之人,既创造出设计价值的最大增值,更为人类设计出更加美好的栖居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