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振兴
王 蕾 李 强 李艳群 (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历史街区则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重要组成。城市设计的意义就在于不仅要规划好未来发展的方向,还要保护好现有的城市资源,使各类要素优化配置,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与品质。英国的史蒂文在《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指出:“当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创造场所感和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一个好的城市街区也就代表了一种好的城市设计方法。”因此,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我们城市设计中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历史街区”概念界定
“历史街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国外提出的。1986年国务院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由此可以见,历史街区至少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即风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遗存的真实性、空间的功能性和可开发性。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保护本质上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历史街区一般都保存有较多的历史遗存,有较完整的环境风貌,能够相对全面地表达城市的历史信息,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意义是普遍认可的,但在实际规划操作中却并不乐观,因此,规划设计者更应从专业的角度予以彰显。同时,相对于全面保护的非普遍性和个体文物建筑保护的局限性,历史街区的保护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条件。因此,在旧城改造大规模开展的今天,历史街区的保护具有普遍性和现实可行性,现实意义重大。
下面,以德日式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为例,分析研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振兴问题。
二、德日式建筑群及资源价值
从1898年德国占领山东开始,由于长达四十多年的德日殖民统治,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老城区近8km2范围内,集中分布着从20世纪初保存至今的德日式建筑166处,建筑面积约45246m2,其中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这些建筑涉及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且风格独特、保存较为完好,构成了一个由德日式建筑为主体的近代社会群落。正如阮仪三教授对德日式建筑群的评价:“它们具备作为世界遗产的三个特征,即原真性、整体性和唯一性,在全国都是比较稀缺的。”德日式建筑群分布相对集中,有较为完整的社区,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基本完整;大部分建筑至今仍在使用,有些建筑和设施实属国内少见,被称为“活的建筑文物”;此处没有经过大量的开发改造,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且周边农田、水系、绿化环境良好,颇有“欧洲小镇”风骨。
任何一座历史建筑具有多层次的价值,德日式筑群以其在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珍贵的人文景观资源。一是历史文化价值。德日建筑群作为承载与见证百年中国小城镇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的标本,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生动教材。二是艺术美学价值。张复合教授认为“各种功能的建筑几乎应有尽有,这样的德日式建筑群在我国独一无二,值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是生活情感价值。这里是“坊子”之名的发源地,开启了坊子这一地区的近代历史,这些建筑遗存能够给人带来对场所的亲近感和对历史的考量。四是旅游开发价值。保存下来的原汁原味的老城面貌和古朴的生活气息作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来此休闲观光、历史体验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以强烈的吸引力,给人强烈的文化感受,开发潜力巨大,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
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振兴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保护与振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应该是相互依存,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那么,我们可以把振兴看作是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要在法定的框架内进行。之所以这样认为,有其现实依据。“在公共资金无法资助的那些需要或希望得到保护的项目,出于经济和商业利益而从事保护最终就必然成为其他保护动机的基础。”因此,保护的要求最终一定是一种合理的经济和商业目标的选择,如果历史建筑只是由于法律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才得以保护,那么各种问题将会接踵而至。里普凯马曾说:“历史保护首先要涉及到建筑物;历史建筑是不动产,而不动产是商品;对于一个要吸引投资的商品来说,它必须具有经济价值。因此要吸引私人投资于历史保护上来,首先必须创造并提升历史建筑的商业价值。”他认为任何商品,包括不动产,要想有价值,必须具备四种特性:稀缺性、购买力、需求和实用性。
以德日式建筑群为例,这些建筑的稀缺性自然毋庸置疑,保护和振兴的关键就在于,规划设计中除了遵照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对这些建筑进行分类保护修缮外,还要注重开发其商业经济价值,如提高实用性,引入产业,带来人气,激发小镇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历史街区振兴的要旨。“城市历史街区的振兴同时包括了物质结构的振兴以及那些建筑和空间中的经济活动的振兴。而其活力和生机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刻意设计的或者过分美化的,一个真正有效的和正常运转的街区是自然的和富有活力的。”
在保护德日式建筑群的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首先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提升环境质量,才能保证当地社会的稳定,吸引外来游客。本着保护历史风貌的原则,疏通道路、完善给排水系统和电力电讯系统,消除安全隐患,稳定当地居民情绪。根据街巷特点,考虑游客观赏路线,增加绿地空间、停车场,整治统一路灯路牌,增设垃圾桶、休息座椅等,逐步完善住宿、饮食、服务等旅游配套。与这些设计从社会方面讲,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得以保持他们正常的机能状态及和谐一致的关系;从文化方面来说,使文物建筑及环境的历史价值得以保存;从经济上说,利用已有资产和现有道路等基本设施,在向人们展示其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街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区域内的经济和生活。
四、结语
首先,保护与开发历来是一个矛盾体,他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在城市设计的时候,就是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两者尽量达到统一,这需要深入探索和认真实践。其次,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将历史街区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成为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摆在每位规划设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需要对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含义等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再次,一个成熟的规划设计者不但是一个业务精湛、计算精准的人,而且还应当是一个有思想、善思考、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能够站在对历史负责、对环境负责的高度去审视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著,张玫英、董卫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五)[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单霁翔.城市文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