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特色塑造——以济宁城市特色塑造为例
蒋 波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明淑坤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城市特色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一)城市特色的内涵
城市的特色也就是其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是该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和环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能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场所和非场所成果的综合表现。城市特色的内涵,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视觉上要个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维护某种特色,完善某种特色,或是塑造某种特色,其目的都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要体现鲜明的文化气质,城市特色如同人的性格是人的文化气质的体征一样,它是城市文化气质的体征。
(二)城市特色的评价标准
对城市特色的评判取决于评判的主体(人)对被评判的客体(城市)的认知关系。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城市本身在其特征性方面,有没有或有多少能足以引起人们注意的突出之处,以及得到人们认同的程度。“有”和“无”,“多”或“少”,或者说对城市特色的认同感,是评判城市特色的第一个标准。其次,城市在其个性特征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在其明晰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程度,及由此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给予人们感受的广度与深度。城市的个性特征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以及被感受的程度或兴趣程度,是城市特色的第二个评判标准。第三,城市个性特点所引起人们的欣赏程度或给予愉悦性程度。城市的面貌,城市的个性特征能给人们留下多少美好的印象和回忆,唤起人们的愉悦感、得到人们的欣赏程度如何,是人们评判城市特色的又一个标准。第四,城市特色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研究城市特色的目的,绝非为了简单的现象描述,而是为了能指导城市建设,使城市具有合乎理想的对推动社会进步有利的个性特色。我们能从对城市的个性特征的认知上获得多少意味深长的教益,这便是人们评判城市特色的更深一层次的标准。综上所述,对城市特色的评判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对城市个性特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四个标准,代表着认知过程的不同层次和深度。
二、济宁城市特色定位
(一)悠久的文化古城
济宁自古就有“士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掩映天下”的写照。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作为古代文化的发祥之地,孔孟文明之乡,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给今天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二)典型的江北水乡
城市早期就有北五湖、南四湖之说,水系发育、地形复杂,元以后改变了水网情势,形成河湖水面密布。如今,城区南有四湖,左有洸府河,右有京杭大运河,呈双河抱城的态式。城区内有老运河、越河、洸河、府河等纵横密布,是城市主要组成部分。城内河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数在自然基础上整治而成,河路结合,河、居住、商业结合,仍有昔日“积水通沟血,城隅进小船”之景,呈现了水乡城市独特的风貌特色。现建成区内河道总长近30km,桥梁近50座,在江北同类城市中是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灿烂的运河文化
京杭运河的开通,使济宁得其水,受其惠。济宁是京杭大运河北商埠重镇,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重要,曾使其为运河行政管理中心。灿烂的运河文化,在济宁有着丰富的内涵。南北商品交流的疏通,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同时商业的繁荣哺育了济宁人的精明。
运河文化带来了济宁人文伦理的独特性。济宁东约百里儒家圣地曲阜,待人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而西约百里有梁山豪爽、勇武、义狭正直的独特古风,夹在两极中心的济宁,倍受运河文化的熏陶,有人曾称为有智有勇,刚柔相济,特点鲜明。
运河文化还带来了济宁风情民俗的纯朴真挚,当地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知书达礼,擅长诗、书、画,誉为曲乡艺海。饮酒品茶,风味小吃,美味佳肴更独树一帜,鲁西南地区的乡间民俗,在济宁更为充分体现,曾有乡土城之称。
(四)南北兼容的城市风貌
济宁属于一种复杂的地域类型处于南北过渡区,地貌特点使过渡色彩强烈。现城南部大面积稻田,江南田园风光使城郊一体。大运河又促进了济宁的南北交流,带来了城市风貌的南北兼容,根植于南方的竹编业,在济宁颇具规模,现城南长达2km的竹竿巷从元代起就家家户户经营竹器,至今畅销鲁西南。姑苏戴玉堂酱园,已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已成为外埠人必顾之地。城市南部朴素的民居,幽静的街巷,以及街道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造,有着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尤其南方造型轻巧、色彩淡雅的粉墙黛瓦的建筑,大面积地展现在城区,使人更觉风貌独特亲切。北部著名的古塔名寺,对称的建筑,三合院、四合院民居布局形式,以及青砖、灰瓦的建筑色彩,又有北方古城之貌。
三、济宁城市特色塑造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快速发展,但是潜藏了许多问题: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城市景观混乱,特色的城市风貌正日益丧失。所以,重塑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成了当前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名城保护意识,弘扬运河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京杭运河的航运功能降低之后,运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很多人认为京杭运河通南北,济宁的运河没有特色可言。其实不然,济宁运河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历史作用中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运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已不再是简单物质形态上的一条河流,而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的到传承。济宁与运河文化不可割裂,要塑济宁的城市特色,运河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保护文物古迹,发扬传统文化
要塑造江北水乡的城市特色,就要保护好水体环境。由于历史原因,济宁市的经济结构中化工、生物发酵、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占有很高的比例,客观上对城区内的水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再加上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河流的水质已不适宜养殖和农田灌溉。因此,加强对污染企业及生活污水的治理,切实保护好城区水体环境已迫在眉睫。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会对运河古代的河流、水利设施,两岸文物古迹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进行严格的保护,使运河文化历史得到很好的沿承。
民俗文化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劳动中积淀的文化果实。在济宁,流传有许多传统的通俗素朴的民俗文化。如武术、戏剧、饮食等各个方面,继承、发扬好传统文俗文化,可以更好的体现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
(三)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城市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古老的历史文化这一方面,而且在新城的建设中也可以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物质空间。在济宁市东部新区,进行高标准的建设,通过建筑形式、城市开放空间、重要城市景观道路等的塑造,创造丰实动人的城市空间,使东部新区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代化特征,成为新的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马武定.“城市特色”问题再议.城市规划,1990(1):31.
[2]胡理琛.对城市特色的思考.城市规划,1990(5):8.
[3]马武定.“城市特色”问题再议.城市规划,1991(4):58-59.
[4]济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济宁市志.北京:中华书局,2002.
[5]汪坚强,吴强,朱冀宇.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城市规划,2004(3):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