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以河口区为例
刘兴华 孟凡泉 (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中央和省、市政府号召下,河口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编制了《东营市河口区城镇体系规划》和《东营市河口区村庄布局规划》。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行,不少困难与问题涌现出来,亟须加以引导与解决。现以河口区为例,进行一些探讨。
一、河口区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一)区域村庄现状问题分析
1.自然村聚居程度低
村庄在区域内的分布很不均衡,东部、北部村庄分布稀少,西部村庄分布较密,村庄小而散的居住状况,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到位难、水平低,而且使用效率低,有些甚至无法进行配套。
2.村庄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河口区村庄经济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现象,西部偏远地区乡镇财政比较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东部、中部地区依托城区优势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3.村庄内部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目前河口区农村居民点分散,规模过小,布局凌乱,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村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和示范引导。
4.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偏低
一直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一度被公共财政忽视,基本上靠农民投工投劳自力更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自身经济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民生产方式和传统意识问题
河口区村庄分散,浪费土地的问题比较突出,形成目前的现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三)制约因素分析
1.土地政策制约。三十年土地承包责任制要求农民承包田相对稳定,这对跨户、跨组调地造成很大难度,村级组织对土地的调控能力又相当差,往往遇到此类问题就束手无策。
2.规划制约。在全区178个行政村中,虽然所有村庄都编制了村庄规划,但未按照规划实施,乱搭乱建乱占现象随处可见。
3.财力制约。河口区村庄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庄经济发展缓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资金筹措困难,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4.思想制约。对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些基层干部还存在等待、观望、应付的思想,把新农村建设视为短期工作目标,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二、对策措施
(一)加强规划建设引导力度
1.规划方面
(1)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尽快实现全区2365km2规划全覆盖。
(2)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全区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各乡镇、街道办编制完成镇、村建设规划。
(3)全面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新农村样板
2.建设方面
(1)村庄旧村改造方法及土地整合措施
(2)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措施
(二)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1)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非农业建设一般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2)整治空心村,合理布置居民点
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监管,村庄建设规划应立足于旧村改造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整合,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3)通过迁村并点,实现村民宅基地集约化
引导自然村和区域规模小、群众有要求的行政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把经村庄改造整治后的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复耕和复垦等措施退还为农业用地,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村庄特色规划
(1)因地制宜,创造多种各具特色的村庄模式。
(2)注重将绿化生态与当地农作物、特色农业结合,既能有效节省资金,提高成活率,又突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3)注重选材用料就地优先。
(4)注重建筑与功能结合。
(5)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三、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1]东营市河口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东营市河口区村庄布局规划.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新农村建设存在五大问题.市场报,2006-5-24(14).
[4]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日报,2006-2-14(1).
[5]林文棋.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创新.规划师,2007(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