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关系策划及其基本原则
《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把策划定义为:“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方案的过程。”(9)
简言之,策划是为行动谋划方案,是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它为决策进行创意和设计,为决策提供依据,进行运筹。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公共关系策划是策划理论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所谓公共关系策划,就是策划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总体公共关系战略、专门公共关系活动和具体公共关系操作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的工作。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公共关系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共关系策划,为此,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整体性与目的性。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组织全局中的一个部分,它的总体目标是为组织总目标服务的,它的职能也与组织内部其他部门相关联。在公共关系策划中既要立足于全局,顾及其他部门,又要与组织的整体公共关系活动保持协调。在公共关系策划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彼此联系,环环相扣,承上启下,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实行最优化选择,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之后,寻找最能发挥组织优势、最能适应环境气氛和公众需求的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它的整体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分层次的,无论哪一层次的公共关系策划,都有目的性。战略策划是为了使公共关系活动能更好地满足组织目标的要求,而专门策划和操作策划目的性就更明确了。策划中无论是设想计划或规划方案,必须目标明确,策划开展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公关活动,给社会和组织带来效益。
2.独创性与连续性。公共关系策划时,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公众心理状态和组织内部诸要素变化情况,进行有独创性的策划,正是这种独创性精神,才使组织在竞争中取胜。
公共关系为组织营造良好形象,不是靠一两次成功的活动就能得到迅速改善并保持不变的,它需要通过公共关系工作不断积累,也就是说公众是通过多次参与对组织形象的评判,才建立起对组织较为确定的评估。因此,公共关系策划,不仅要有独创性,还要注意连续性,使独创性与连续性相统一。
3.计划性与灵活性。所谓公共关系策划的计划性,是指经过精心策划的方案,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原因是,在策划时对行动方案中涉及组织各方面,如人、财、物等诸关系已作了配备和协调,所以,对行动方案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组织的主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公共关系策划时,应对行动方案留有充分的余地,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考虑灵活的应变对策,使行动方案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体现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4.客观性与可行性。客观性是指进行公共关系策划时,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和公正。通过周密细致的公关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关目标,排除来自各种虚假因素干扰,坚持公共关系策划的客观真实性,在充分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策划出公众可接受的方案。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策划的方案必须能行之有效。在实施策划方案前,必须细致审视,周密策划,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权衡方案的利害得失。综合考虑策划的方案实施后的效益和利害风险等程度。
(2)遵循经济性原则。以最低代价去获取最优效果,用少的经济投入和最快的速度去实行公共关系策划目标。经济性要求把效益和效率统一起来。
(3)确保方案的科学性。策划制订方案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想象统一起来。
(4)检测方案的合法性。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案必须经过一定的合法的组织程序和审批手续。方案的内容要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