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相对于一定地域的时空纬度而存在,影响着人类地域聚居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及其外在呈现,并集中体现在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等方面。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地域文化的一般性形态构成,是以城市为载体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在进化与传播、内源与外源互动的过程中取得发展,影响人们的聚居心理和思想理论,并呈现为城市物质空间的形态特色。而人类能动性的规划设计与空间实践,既反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又体现城市建设活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力。
城市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形态,既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又有宏阔的未来,同时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是短暂的,所谓“当代”既非起点、亦非终点,因此我们不是在白纸上勾画城市发展的蓝图,也不可能设计人居环境的终极形态。客观、谦虚、严肃的态度,要求我们不但要尊重城市及其文化的历史脉络,而且还应更加重视未来的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对于城市文化与形态的研究,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伦理观念”,即客观、平等地对待聚居演进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模式(包括抽象的观念、具象的形态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当代”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瞬间”。因此,当代城市文化研究与空间形态建设的重要原则应是“传承中的创造”,即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当代城市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创造性规划与维育,一方面要尊重、保护、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为未来城市文化与形态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图7.1)。当前,我国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一方面是对历史的“尊重”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忽视城市文化与物质形态的未来发展空间。“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空间的大量复制及其与地域时空关系的断裂,使所谓“当代”建筑语汇充斥于地域城市空间,深刻突显了地域聚居空间生产的文化观念的问题本质。现代性时空压缩导致大量空间本身的生产,使外来的异质空间近乎武断地充斥于城市文化结构和空间结构中。人们醉心于“当代文化”的“进步、创造”,而忽视了城市文化的未来发展,没有给发展留有可能的空间和余地。
城市文化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交流、更新、再发展,是城市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历史重写本”。同一城市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外在表征。基于差异性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是城市形态及其文化动态演进的重要原则。
图7.1 城市文化演进历程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