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建筑艺术修复技术
如果脱离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那么历史建筑的修复是不可能实现的。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史也可以称作是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史,人员专业化、技术专业化、研究专业化是历史建筑修复的发展趋势。
1)建筑劣化分析
对历史建筑的劣化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是选择技术手段和材料工艺、进行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
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外立面一般都是花岗岩石材或砖砌体等材质,岩石表面的黑色污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厚变硬,堵塞表面空隙。这意味着同样的温度和力量会对岩石及其污垢产生不同的影响,变硬的黑色污垢吸收热量而膨胀产生裂纹,其裂缝的产生以及污垢的脱落也常常伴随着岩石的开裂。而且由于岩石会不断形成新的污垢,所以遭到损坏的岩石表面的散裂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必须根据劣化状态确定合理的保护理念和修复方式。
原样保留、冻结现状:按照历史建筑保护类别的不同,建筑的外立面、基本的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室内有特色的装饰装修等分别需要不同程度的原样保留,但不排除对其采用外加防护措施和不妨碍原貌的清洗工作。这一方法应该是修复历史建筑时的首要选择。
保护现状、积极干预:对历史建筑部分构件的外在形状、色彩肌理等历史原貌进行现状保护,但对其坚固安全性能可以进行结构加固干预。
2)建筑清洗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去除石材表面的污染脏物,即除去可能引起材料劣化的表面外来堆积物,但这种清洗方法必须对由于材料自然老化而产生的所谓“氧化层”给予足够的重视。原有肌理存在的污垢污渍,应根据材质及劣化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方式。
喷砂清洗:采用喷砂器低压加水喷砂的方式来清除石材表面沉积物的污染。
高压水清洗:用调节到一定压力的清洗器喷水冲洗,靠水冲击的方式清除污垢。
化学清洗:利用15%的碳化氨浓缩液清除黏性物质、不同的污染,用磷酸铵+磷酸清理局部的锈斑。
溶剂清洗:采用丙酮、硝基或除漆剂等溶剂清洗不同材质上的污点残迹。
干冰清洗:采用微颗粒干冰通过气压喷射至被处理物,利用干冰低温膨胀及气压的作用清除污垢。
3)建筑修复技术
在修复前应当首先记录各种材质的肌理特征,如分布在建筑物表面的位置、造型、尺寸及加工工艺等,将其整理成文、拍照留档,然后分析这些材质的物理性能,针对不同材质选择适当的修复技术。
石材修复:指对位于同幢建筑不同区域内的同种材料进行原样修复——修补某些极小的缺失和损坏。对建筑肌体破损及裂缝处的修补、肌体表面凹凸纹理的缺损修补、安装件拆卸后表面缺口的修补,可采用灌注胶结材料(如环氧树脂或氢氧化硅),并添加颜料的方法进行修复。
金属件修复:用焊接、铆钉及其他类似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固,经过现场实测或是根据极充分的历史图档依据,进行完全按原样复制修复。
石膏制品修复:可以先除去石膏制品原有的表面涂料,用石膏粉浆填补裂缝处,再按指定颜色用一般漆或硅酸盐漆粉刷表面。复制修复应根据原有石膏制品的形状、尺寸、材料工艺等原状特征,制造石膏模型进行浇铸或采用石膏板拼贴的方式复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