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西方“市政建设”和北京“市政建设”思想的认识

对西方“市政建设”和北京“市政建设”思想的认识

时间:2023-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国内学者在所译的西方著作中一律将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内容称为“市政建设”,可见这个概念比现今的“市政建设”概念要大得多。因此,这里的“市政”实际上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对市民与市政关系的认识。对市政建设的目的的认识。对城市作用和功能的认识。

3.2.1 对西方“市政建设”和北京“市政建设”思想的认识

同近代其他方面的国外知识的传入渠道一样,民国初年国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两大理论和思想来源一是来自欧美的“原生”思想和理论,二是来自日本的经过其改造后较适应于亚洲国家实际情况的“次生”思想和理论。当时国内学者在所译的西方著作中一律将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内容称为“市政建设”,可见这个概念比现今的“市政建设”(单指城市道路、桥梁、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概念要大得多。因此,这里的“市政”实际上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文化被大量引入,出版业发展迅猛。有欧美及日本留学或游学背景的新式知识分子掀起了市政改革的运动,引入并出版了一批介绍西方市政思想的著作,如世界书局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ABC》丛书中,就有不少关于城市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著作。杨哲明的《都市论ABC》、《都市政策ABC》、《市政计划ABC》、《市政管理ABC》,在推动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思想传播和普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又如《现代欧美市制大纲》、《市政府与市行政》(民国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比较市政学》、董修甲《市政新论》(民国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慰慈《市政制度》(民国14年亚东图书馆出版)、董修甲《市政学纲要》(民国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锐《市制新论》(民国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郑肈经《城市计划学概论》(商务印书馆出版)、李耀商译《都市计划讲习录》(日本都市研究会著,民国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维翰译《英国田园市》(商务印书馆出版)、《田园都市》(民国19年华通书局出版)、张锐的《比较市政府》(民国20年华通书局出版)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上述诸多著作的翻译和比较研究成果的出版比较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学者对西方关于城市的功能、组织方式、市政思想等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积极的引进,在当时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的都市制度过程中起到了启蒙和舆论推动的作用。尽管这些介绍对欧美先进的都市组织和管理制度的理解还比较浅近,对于西方理论的介绍主要是一些流行著作的翻译和介绍,特别是一些流行观点的摘录,以及西方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实例的介绍,但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借鉴和学习这些先进制度表现出极大渴望。一些比较性的研究还从完全倾向欧美制度的态度逐渐转变为开始探讨中国城市组织和管理的特殊性,表现出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验的倾向。这些介绍和比较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政府官员的思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尤其是北京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关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思想认识集中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对市民与市政关系的认识。“市政院是为市民而办的,又是市民自治的事务,事内应兴应革的事项,不但要自己起来改革,还要要求政府替他们改良,置于市政府的法令,大家也要充分了解,不然,不但不会自动地遵行,往往给市政府很多的困难……不过将市政重要的问题,提出和大家研究,目的在引起全市市民对于研究市政问题的兴趣,而达到人人都有参与促进市政的机会。”[3]

(2)对城市化的认识。当时的学者认识到北平以及其他城市也处在类似西方国家的都市化的浪潮之中,“十九世纪以后,城市的人口,几有日增不已,一日千里之势,我国现在有三个百万人口以上,一百十二个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住民,与全国人口的比例,虽没有欧美各国那般严重,但已慢慢走上都市化的路上,是无可讳言的了”[4]

(3)对市政建设的目的的认识。“市政的最终目的是求城市内的居民,能享受安适快乐和进步的生活”[5],这种基于对城市的居住功能外的更高层次的认识,简而言之就是城市的宜居性和社会性。

学者认为模范市政的基本因素有三,“一须有热心和开明的市民,二须有贤明的市长,三须有适宜的市政府内部组织。这三者如能运用得当,市政才能有发展希望”[6]。学者认为,市政并非仅仅是物质上建设的完美,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也很重要,“道路整洁、街市繁荣,市之容也;灌输智识、指导职业,市之骨也”[7]

(4)对城市作用和功能的认识。学者认识到都市的发达与国家的进步关系重大,“诚以都市为人民集中之地,文化较优之区,工商业发达之处,市民参与政治之出发点”[8]。如果都市发达,人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享受巨大的利益。

(5)对城市规划的认识。《都市政策ABC》中对城市规划的目的进行了对比分析,“英国都市计划之主管机关,由卫生部负完全责任,办理都市计划方面一切事宜……与日本之都市计划,为土木工程事业之范围者不同,可知英国都市计划之目的,在维持市民之公共卫生;都市计划之目的,在力求住宅问题的改良和解决”,“都市规画者,为一改良都市之科学。其目的在乎改良市民环境之物质,俾适宜于将来发展,并使各改良之事业,有整齐及一致态度”,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①关于都市规画的范围。“其规划之广大范围,且包含改良社会之生活与道德,而不特市民环境之物质焉。凡所谓公用品,如电车、电灯、自来水、煤气等之设备,公用屋宇,如园林、娱乐场等之建筑,以及私人产业之取缔,理财方法之采用,及市律之规定,社会之管理,苟有可以增进市民幸福者,均当在市规划范围之内。且必须筹及将来人口增加,所需尤广之时。”其对规划所应涵盖的范围的认识甚至高于我们当今很多规划工作者。

②关于规划的长期性。“是以市规画家,每欲将二三年或且五十年后都市之发展地步、方向与性质等,向市政府陈说之。谓改革不限目前,而必须计及将来者。不幸而市议会诸人,任期短促,往往急于改革,不暇久待,日夜敦促进行。此大宗建设,需款浩繁之所由来,亦市政府所亟宜防免者也。”这些观点对规划的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已经有深刻认识。

③关于规划的分类。“都市规画,可分两种。一为由旧城或市,于未十分发展以前,规画改建,如拆城筑路,增建工业中心点、住宅区等。此种计画,较为容易,亦最普通。其次为已发达之都市,因有谬误之处,重新改建,如拓展道路、建筑市场等。此种规画,极难实行,且费财滋巨,又不能即行改建,得逐渐修改。是以规画之初,吾人尤审慎将事。不图改正从前错误,亦需预防将来错误。”这些论述实质上说明了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在规划上应该注重的不同内容。

④关于建筑规则。“譬如建筑屋宇,必先绘图,拟定房室之大小,窗户之多少,及如何始有美观,如何始合卫生,使居者现在与将来,均觉环境安适,无狭小不足回旋之叹。盖规画井井,理当如是也。改良都市亦然。”

学者们还向市民宣传规划的真正含义,力图消除认识误区。“市民对于市规画,往往有误会其意者:市民习见‘美丽之市’等字,以为市规画不出物质美观范围,如广阔之道路、雅致之公园、宏状之屋宇、美丽之行政中枢等,且其所见者为此,而耳闻者为市规画人员,尽属工程师及土地风景建筑学家也。不知物质美观,为市规画附属之收效,而非市规画之唯一目的。盖公用与利便,乃规画之本意;而美观则踵事而增华。凡有规画,每为大道游戏场之添筑,工业区之划分等,此皆都市之需要,而人民所共知耳。市民辄以为市规画为大宗之建设,需款浩繁,以致市民负担匪轻。虽然,在重新改建一都市时,需款必巨;然改建时期,不止一朝一夕也。如规画者能刻意节省,逐渐举行,以缓达其目的,其用财之度率,当较一漫长无头绪之改革为少。”[9]

在学习和宣传欧美关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先进思想的同时,国内还从20世纪20年代掀起了市政改革运动。这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运动中产生的市政管理观标志着中国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市政理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北平市政府在外来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特别重视宣传的作用。考虑到市政问题错综复杂,市政府认为如能得到多数专家的帮助指正,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决定发行专刊《市政评论》,附于华北日报,按周发布,所有的建设计划、一切行政的重要事件、统计图表,尽量登载,公之于市,还刊载各地市政专家的来信和建议。通过这种公示形式,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批评讨论意见,还可以引起市民的关注,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市民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参与度。这是近代化过程中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的一种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