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北平市工务局开展对北京城市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为了规划北平未来的城市发展,1947年5月29日,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何思源为主任委员。当时的工务局长谭炳训为做好制订新规划的基础工作,组织对北平市的都市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当时的研究和前期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研究北平都市计划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当时对北平的城市定位主要是两项内容,即首都和文化城市。专家们认为,定都问题与北平的城市建设互不矛盾,无论是否将来定为首都,都市计划都应留有弹性和余地。首都与文化城市的建设也并不矛盾。基于这种认识,北平的都市计划应着重于完成城市内的各种物质设施,以适应近代化的都市关于社会经济等诸方面的需要,并着力发展文教事业,整理名胜古迹,使北平成为游览城市和文化城市。同时,为了减轻中心旧城的压力,要建设新市区,发展卫星城;为了寻求城市的自我循环发展能力,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因此旧城区改造、新市区发展、游览区建设、卫星市建设成为新的城市规划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1947年北平市工务局对北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的部分结果参见表5.1、表5.2),并根据日伪建设总署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旧案)的基础,编制了《北平都市计划资料(第一集)》。
表5.1 截至民国35年(1946年)北平市各种道路统计
资料来源:《北平都市设计计划资料第一集·北平市之概略》.其中东西郊市区道路不在内,内外城共有街道胡同3 065段,除已铺筑871段外,尚有2 194段不在内。
表5.2 截至民国35年(1946年)北平市步道统计
资料来源:《北平都市设计计划资料第一集·北平市之概略》。
2)着手制订规划草案
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后,何思源市长提出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是:表面要北平化,内部要现代化。这个原则既体现了要保留和保护北平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保持北平本身的城市特色,还体现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要现代化的双重含义,是十分切合北京实际的,甚至放到今天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是适合的。
根据何思源提出的原则,市工务局对全城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包括规定市界、交通设施、分区制、公共卫生、游憩设施、住宅建设等八项专题规划设想的规划草案,以供都市计划委员会研究采用。归纳起来,草案主要包括的规划内容是:①把北平建设成现代化都市,并且注重保护历史文物、名胜古迹。②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继续完成西郊新市区的建设,以西郊为中心,建设卫星市。③设计园林式环路,至少发展两环,发展郊区汽车,建设联系城内与西郊的地下铁路。④城墙上设绿地、建公园,建立全市的运动场、儿童乐园、公墓等。⑤设煤气,以气代煤。⑥加强垃圾运输能力。⑦城外西南集中建设平民居住区,建筑新式住宅,设市场、商店、菜市等服务设施。⑧改市内电话为自动式等。
该规划草案着重对北京的市内交通和城际交通进行了整体考虑。草案认为,市内的街道需要打通或开辟新的干道线路,与城外交通联络的路网设计为放射状;调整铁路客货运输总站,准备建设平津之间和北京与通县之间的高速铁路;设计西郊新市区与城区之间的地下铁路,致力发展城郊的公共汽车路线网以及郊区的游览线路;如有可能恢复运河交通,增建飞机场。此外,还对北京城墙的利用提出了合理意见。这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可资借鉴的,如高速铁路的建设、恢复运河交通等。
草案采取分区制原则,即分为居住区、商业区、混合区、风景区、绿地区、美观区,还特别提出了公共空间的计划,对公园、运动场、广场、公墓以及居住区和市场进行了整体考虑。在城市基础设施中重点考虑了公用设施和卫生设施,如自来水建设,沟渠整理,垃圾处理,煤气、电力、电话等的改扩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