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长的基本特点

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长的基本特点

时间:2024-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务实的市政官员更把这些探索和研究讨论的一些结论和思想应用到城市建设、改造和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施了一些城市建设改造的专项规划,以及其他城市建设项目,对推进北京的近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6.1.1 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长的基本特点

近代以来,北京市政当局进行了多次的都市计划的尝试,在不成系统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尝试采用近现代规划建设思想对城市整体发展进行考虑。

这个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经历了从西方及日本模式的照搬照抄,到有选择的吸收,到结合北京城市特点等几个阶段。无论如何,这些思想发展和实践活动都是对封建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制度的一个巨大的冲击,历史地看,具有渐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0世纪上半期,国家的大环境处于政治动荡、军阀混战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历史时期,城市难有大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原因,北京的城市地位、功能、建设重点、城市发展方向等屡有变动,政治社会形势和经济实力双重掣肘之下的历届市政当局也只能在有限的局部领域进行城市整理改造以及其他规划建设实践,没有长远的连续性的城市发展战略考虑,因而大多数规划(主要是专项规划)都没有能够实现。特别是日军侵略步伐加快、华北危急之后,北京作为国防重镇和前线,城市发展的余地和可能性更为狭小,再好的规划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也难以实施。

由于规划建设的实践活动不足,相应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体系的探索也是不足的。另外,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随着民主化的进步而被推行,但是,近代意义的市民社会的建立尚有待时日,不充分和落后的城市近代化和工业化无法带来一个民主化的市民社会,市民自治团体和其他市民团体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这种社会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的促进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但是,不少市政领导者、学者以及技术官员在近现代这段时期,仍然通过北京城市发展这个舞台,对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包括引进和学习西方以及日本“市政建设”理论,探讨北京城市发展的性质、方向,讨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传统风貌留存与城市近现代化的关系,研究北京近代化、工业化的发展途径,摸索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实施模式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的体制与制度等等。务实的市政官员更把这些探索和研究讨论的一些结论和思想应用到城市建设、改造和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施了一些城市建设改造的专项规划,以及其他城市建设项目,对推进北京的近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所引用的理论、技术和模式基本与世界上当时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趋于同步,同时,所开展的两次北京都市计划在城市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调整、近现代化与城市风貌保护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对后来的北京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历史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