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平桥地区城市设计实效综合评价

太平桥地区城市设计实效综合评价

时间:2024-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卢湾区太平桥地区城市设计案例,是区政府积极利用外资进行旧区改造,形成公私联合城市设计运作模式的典范。近十年的城市设计实践,从编制到实施管理的完整过程,使其成为城市设计实效研究的典型案例。前文经由对卢湾区太平桥地区案例建设环境的形态分析和对非专业者建设环境使用的公众调查,综合评估了建设环境公共价值领域的总体质量。

4.2.3 太平桥地区城市设计实效综合评价

上海卢湾区太平桥地区城市设计案例,是区政府积极利用外资进行旧区改造,形成公私联合城市设计运作模式的典范。近十年的城市设计实践,从编制到实施管理的完整过程,使其成为城市设计实效研究的典型案例。

前文经由对卢湾区太平桥地区案例建设环境的形态分析和对非专业者建设环境使用的公众调查,综合评估了建设环境公共价值领域的总体质量。本书认为:上海卢湾区太平桥地区建设环境的公共价值领域质量不够理想,在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城市历史文脉、城市公共意象五个方面都有若干不足或缺陷。太平桥地区建设正在成为地方政府联合外资启动上海中心城旧区缙绅化(gentrification)的典范,优美的建设环境主要体现的是企业资本、政治集团和少数新兴中产阶层的利益,普通民众和当地社区成员的日常生活利益往往被忽视。

前文基于对城市设计实践主体行为的关注,以“利益权衡”视角评价了SOM和规划管理者的编制与管理实践过程。本书认为:①太平桥地区“缙绅化”的建设环境是资本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构造的,SOM作为专业者参与了此过程所需的空间形式与城市意象创造。SOM的城市设计专业实践是在“总体利益格局既定”的前提下,从专业层面对空间形态进行的诠释和再创造。因此,SOM专业实践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着重(首先)考虑开发资本利益和政府意愿,但同时SOM也尽可能从技术上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这种屈从的专业实践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专业者所仅能抱持的,维护建设环境公共价值并非其本能所指。②市、区规划管理局管理者总体上站在维护城市环境整体利益角度,其管理实践取向始终来自于追求良好的城市形态和维护建设环境的公共价值,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都是鲜明的。但管理者在城市设计管理方面的能动性受到现行行政体制、管理法规、角色职能等多方面限制,他们有责任心但深感自身权限不足,往往寄希望于政府决策者的意识。规划管理者身处行政组织体系,在与开发商(建筑师)互动博弈所面临的利益权衡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决策者的政治干预,因此折中与妥协也是规划管理者经常的实践选择。总体上,管理实践者仅在操作执行层面努力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专业技术角度尽可能维护与弥补建设环境的公共价值。

经由上述对城市设计实践结果和过程的评价,本书形成城市设计实效的综合评价:

太平桥地区城市设计实践(编制与管理)作为引导城市开发的规划公共干预,在建设环境形塑过程中实际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05],尽管城市设计实践的结果——建设环境公共价值领域的质量不够理想,偏离了面向市民生活的“维护与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规范性目标,此乃上海特定发展背景下种种制度和非制度性力量安排的结果,城市设计实践专业者和管理者仍然在不可避免地服从这种安排的同时,在多重束缚下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能动作用[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