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主要使用空间设计
由于使用功能不同,主要使用空间的设计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最主要表现在房间的面积、平面形状、平面尺寸以及门窗设置四个方面。
1)房间的面积
房间的面积取决于功能。不同使用特点的房间面积差异很大(图2-8)。
图2-8 使用特点与面积的关系
房间面积的确定一般采取下列三种方式。
(1)根据使用特点、人数和家具设备的布置确定房间面积(图2-9)。
图2-9 教室面积的确定
教室的设计首先必须确定容纳人数,根据人数和教学要求安排桌椅及其他设备,从而推算出所需的基本面积,再根据视距、视角等要求作调整。
(2)根据国家颁发的面积定额指标确定房间面积。
面积定额是根据房间使用特点和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而制定的每人所占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的限制。根据使用人数和面积定额指标即可推算出房间的面积。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法规以及建筑标准加以调整。表2-1为部分公共建筑房间的面积定额指标。在专项设计规范中,房间面积也有控制性指标,如《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双人卧室不小于10m2,兼起居室的卧室不小于12m2;在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单人办公室不小于10m2。
表2-1 部分公共建筑房间面积定额指标
(3)当房间使用人数不确定,又无明确的面积定额指标可供选择时,如展厅、营业厅等,则需根据委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通过对建筑标准和规模大体相同的同类建筑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再予确定。
2)房间的平面形状
确定房间面积后,可选择的平面形状很多,如方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及圆形等,而最终需要综合考虑房间的使用要求、结构与构造的形式、艺术效果等因素来确定。
(1)使用性质对房间平面形状的影响
一般生活、工作、学习用房常采用矩形平面。这种平面有利于家具设备布置,功能适应性强。此外,矩形平面可以采取较统一的开间、进深尺寸,便于平面组合,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如图2-10所示,三种不同用途房间都采用了矩形平面,所以,采用矩形平面时,只要对平面中长、宽尺寸比例作出适当调整,就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图2-10 矩形平面的灵活性
然而,矩形不是唯一的选择。图2-11是几种不同平面形状的教室。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适用而新颖。
某种功能要求特别突出的房间,平面形状要受到这种功能要求的制约。例如,影剧院的观众厅要满足视听要求,所以常采取图2-12中的几种平面形状。
(2)日照和基地条件对平面形状的影响
为使主要使用空间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朝向至关重要。我国处于北半球,房间的采光面以朝南或略偏南为宜。但是,在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时受诸多因素制约而很难避免出现朝东、朝西的房间。为减少东、西晒,除采取遮阳措施外,也可以改变房间的平面形状(图2-13)。
基地条件,包括大小、宽窄、起伏、形状等,对房间平面也有一定制约性。图2-14为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东馆,其结合特殊的地形形状,采用独特的构图形式,设计取得了成功。
图2-11 空间处理与平面形状
在取得良好视距和视角上,六边形、五边形平面是对传统教室空间模式的一种突破。扇形、菱形平面使音乐教室更具艺术特色。三角形平面改善了阶梯教室的视觉条件和采光效果。
图2-12 观众厅的几种平面形状
(a)矩形观众厅:当跨度大时,前部易产生回声,只适用于小型观众厅;(b)六边形、扇形、钟形观众厅:能满足声学要求,但结构稍复杂,适用于大、中型观众厅;(c)圆形观众厅:声能分布不均匀,易产生声焦聚,视线也稍差,较少采用。
图2-13 锯齿形平面
为了减少东、西晒影响,将朝西的房间设计为锯齿形,同时使建筑的外形变得更丰富。
图2-14 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东馆
该馆位于华盛顿林荫广场中间一块三角形地块内。设计平面由一个等腰三角的展示厅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研究中心所构成。限制条件转换为建筑师创作的机遇。
(3)结构选型对平面形状的影响
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对创造丰富的空间形态提供了物质保证。例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折板、壁板等结构体系,作为室内空间界面的墙体不一定要承重,内部空间划分则可以自由灵活,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可以多种多样(图2-15)。
(4)建筑艺术处理对平面形状的影响
为了取得一种新的建筑造型,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可能改变(图2-16)。
图2-15 四川省实验婴儿院
该建筑屋顶结构为放射形的钢筋混凝土折板。建筑平面为扇形,主要房间也为扇形。
图2-16 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
3)房间的平面尺寸
房间的平面尺寸与面积、形状是一起考虑的,它们遵循的原则也基本相同。
(1)结构类型与平面尺寸
结构类型对平面尺寸有很大制约性。采用砖混结构时,房间平面尺寸由开间和进深两个向度构成。如选用单一开间、横墙承重方案,房间开间尺寸不宜大于4.2m(图2-17)。当使用上要求空间面积较大时,可选用多开间形式(图2-18)。此时需设楼面梁,梁的跨度一般小于9m。砖混结构由于墙体要承重,内部空间的划分灵活性较小。当采用框架结构时,建筑平面形成整齐的柱网,平面尺寸由柱距和跨度两个向度构成,柱网尺寸一般等于6m或大于6m。由于墙不承重,房间的划分有很大灵活性(图2-19)。当使用空间具有较大跨度时,屋顶结构的造型便变得很突出,常采用的结构形式有桁架、网架、悬索、刚架、折板、薄壳等(图2-20、图2-21)。
图2-17 单一开间、横墙承重方案的开间和进深
墙既是分隔构件和围护构件,又是承重构件,所以房间的划分灵活性小,开窗也要受到一定限制。图中a为开间,b为进深。
图2-18 多开间、梁板结构方案的开间和进深
房间分别占有2个和3个开间。梁的跨度相当于进深b,预制楼板跨度分别为a和c。
图2-19 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
a为柱距,b和c为跨度。确定柱网排列形式与尺寸的依据是功能要求和结构的合理性。
图2-20 大跨度空间的结构选择——桁架
一种结构体系的建立必同时伴随它所包含的室内空间形式的产生。图示为某游泳馆剖面图,采用钢桁架,跨度近40m。
图2-21 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选择——悬索屋盖
这个比赛大厅平面为圆形,直径94m。屋顶采用轮辐式双层悬索结构。
为了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应尽量使结构构件标准化,所以房间平面尺寸还应满足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详见《建筑构造》有关内容)。
(2)家具布置与平面尺寸
家具尺寸、布置方式及数量对房间面积、平面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当家具种类很多,在确定房间平面尺寸时,应以主要家具、尺寸较大的家具为依据。例如,主卧室应首先考虑床的布置,并使其具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住户的要求。当床长边平行开间布置时,床长2m,床头板厚约0.05m,门宽0.9m,床距门洞0.12m,所需净尺寸应为2+0.05+0.9+0.12=3.07m,考虑模数协调的要求和墙体的厚度,所以开间尺寸不宜小于3.3m。房间进深尺寸考虑房间有沿进深方向纵向布置两个床的可能,也不宜小于4.5m(图2-22)。
图2-22 家具布置与平面尺寸的关系(mm)
(3)房间比例与平面尺寸
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房间各部分尺寸应有良好的比例。各种形状的比例关系不同,矩形平面的房间,长与宽之比一般不应大于2。过大则显得狭长,也会带来使用上的很多缺憾。
(4)日照、采光与平面尺寸
为了保证冬季阳光有足够的日照深度,并使房间内的天然采光照度较均匀,房间深度一般不宜过大。当单侧采光时,房间进深尺寸不大于采光窗上口高度的两倍;当采用双侧采光时,房间进深(或跨度)尺寸不大于采光窗上口高度的4倍(图2-23)。
图2-23 日照、采光对房间进深(跨度)尺寸的影响
4)门窗设置
门的功能是解决室内外交通联系,有时也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窗的功能是满足采光、通风要求。门窗的大小、数量、位置、形状与开启方式对采光通风质量、室内面积的有效利用,以至室内美观都有直接影响。
(1)门的宽度
门的宽度主要取决于人的通行量及进出家具设备的最大尺寸。一般单股人流最小宽度为0.55m,加上人行走时身体的摆幅0~0.15m,以及携带物品等因素,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为0.7m。在医院住院部的病房设计中,考虑病床车和其他医疗设备的出入,门的宽度≥1.11m。对于短时间内有大量人流集散的房间(如观众厅),还要通过疏散计算来确定疏散口的总宽度。一般门扇的宽度小于1m,较宽的门可采取双扇或多扇(图2-24)。
图2-24 门的宽度分析
(2)门的数量
门的数量除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应符合防火设计的要求。规范规定,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使用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接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使用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扇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图2-25、图2-26)。
图2-25 单层公共建筑可设一个外门的条件
图2-26 房间可设一扇门的条件
短时间有大量人流集散的房间,如观众厅、体育场,安全出入口不少于2个,且每个安全出入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 000人时,其超过部分按每安全出入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400人计(图2-27)。
图2-27 观众厅安全出入口
例如,观众厅人数为2 600人时,所需安全出入口计算如下:
2 000人÷250人+600人÷400人=8+1.5=9.5(个)。
所以应设10个安全出入口。另外,有连场演出要求的观众厅,进场入口不得作安全出入口考虑。
(3)门的位置
面积大、人流量大的房间如观众厅,门应均匀布置,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面积小、人流量小的房间,应使门的布置有利于家具的布局和提高房间的面积利用率(图2-28、图2-29)。
图2-28 门在房间中的位置
(a)为集体宿舍,由于床位布置不同采取了不同的门位;(b)和(c)为同一房间,由于门的位置不同,(c)比(b)交通路线短,家具布置也较灵活。
图2-29 观众厅门的布置
(4)门的开启方向与方式
当相邻墙面都有门时,应注意门的开启方向,防止门开启时发生碰撞或影响人流通行(图2-30)。房间门一般内开,以免妨碍走道交通;但人流大,疏散安全要求高的房间门应向外开启。采用推拉门的,推拉时应不影响其他物品的设置。采用双向弹簧门的,应在视线高度范围内的门扇上装玻璃。
图2-30 门的开启方向
(a)、(b)、(c)三个方案,门开启时都会发生碰撞,交通也不顺畅,所以只有在进出第二扇门的人很少时才采用。(d)方案较好,但第一扇门宜与家具布置配合,避免门开启贴墙,占用空间过大。
(5)窗的面积
窗的面积主要取决于采光通风要求,尤以采光更突出。不同使用要求的房间照度要求不同,可通过天然采光计算所需采光口大小。一般民用建筑常用窗地面积比(窗洞口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来估算窗面积大小,然后再结合美观、模数等要求加以调整。表2-2是现行设计规范中有关窗地面积比的规定。
表2-2 不同使用要求房间的窗地面积比
(6)窗的平面布置
窗的平面布置首先应使室内照度尽可能均匀,避免暗角和眩光。例如教室采用一侧采光,窗应位于学生面向黑板方向的左侧;窗间墙宽度不宜大于1m;窗与挂黑板墙面的距离约1m(图2-31)。
图2-31 教室侧窗的平面布置
采光对窗的布置要求。设计工作中,窗间墙宽度要结合建筑结构类型、抗震及美观要求等综合确定。
此外,门、窗的位置还决定了室内气流走向,并影响到室内自然通风的范围。所以,为了夏季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门、窗的布置应尽可能加大室内通风范围,形成穿堂风,避免产生涡流区(图2-32)。
图2-32 门窗位置与自然通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