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建筑群体的组合形式
1)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
(1)对称式(图4-13)
这种形式的显著特点是用一条主要轴线来控制建筑组合布局,形成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平面与立面构图。主要轴线的对景,或是主体建筑,或是某种人文景观(如纪念碑)与自然景观(如山峰)。主要轴线的两侧,布置其他建筑以及绿化、建筑小品等;也可安排与之垂直的次要轴线,形成更复杂的空间构图。空间处理可以较封闭,也可以较开敞。一般来说,对称式组合容易取得均衡、统一、协调、井然有序、方向明确的效果,但处理不好也会显得呆板。
图4-13 对称式建筑群体组合
(2)自由式(图4-14)
自由式建筑群体组合不受对称性控制,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地形条件机动地组合建筑。这种组合形式灵活性大,适应性广,但要防止杂乱无章。
图4-14 自由式建筑群体组合
图4-15 庭院式建筑群体组合
(3)庭院式(图4-15)
由若干幢建筑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庭院进行布置,便构成庭院式建筑群体组合。庭院的围合既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走廊或围墙。庭院式组合通过庭院使有关的单体建筑取得交通上和心理上的联系,当然对建筑的组合也产生了一定的约束。
(4)综合式(图4-16)
根据具体情况,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建筑群体组合形式,便构成了综合式建筑群体组合。
图4-16 综合式建筑群体组合
2)几类建筑常见的群体组合形式
(1)一般公共建筑
由于公共建筑类型很多,加之环境条件的不同,所以很难对其群体组合形式作出规定。一般功能联系要求制约性小,且建筑体型与外部空间希望严整统一的,可以采取对称式组合。功能关系密切、地形条件复杂,或要求造型自由活泼的,常采取自由式组合。功能关系密切,而且希望自成系统、方便管理的,可以采取庭院式组合。功能复杂、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也可采取综合式组合(图4-17)。
图4-17 一般公共建筑的组合形式
(2)沿街建筑
沿街建筑有商店、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沿街建筑与道路、绿化共同形成街道景观,建筑之间的功能联系一般较少。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全条街组合和半边街组合。全条街组合是指在街道两侧都布置建筑。半边街组合是指在街道一侧布置建筑。全条街组合又可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敞式三种(图4-18)。
图4-18 沿街建筑组合形式
图4-18,沿街建筑组合形式:(a)封闭式组合建筑密度大,易于形成商业气氛,但日照、采光、通风条件稍差;(b)半封闭式组合街道显得较疏朗;(c)开敞式组合街道更显疏朗,为建筑的日照、采光、通风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对形成商业街不利;(d)半边街组合街道一侧为建筑,一侧为水面或绿化。
(3)公共活动中心(图4-19)
构图中心为广场和水体。外部空间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相互穿插。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划分明确(图4-19)。
图4-19 某市的区中心规划
为了便于开展某种大型的社会性活动,常将某些性质上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形成某种公共活动中心,如商业贸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艺术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等。这些中心组合形式很多,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明确功能分区和主从关系,并常以广场、绿化、水面、纪念性建筑、主体建筑为构图中心进行群体布置,以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效果。
②建筑群体造型既要考虑相互协调,又要与其他建筑群有区别,构思新颖,空间形象具有独创性。
③在设计构思中不但要处理好建筑、道路等要素,还应处理好广场、绿化、水面以及建筑小品的配置,以形成良好的总体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