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酒店入口立面经典设计

酒店入口立面经典设计

时间:2024-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立面通常指建筑形体直立的外表面。人观赏建筑,实际上是透视效果,因此,各个立面应相互协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立面设计是形体设计的深化,所以应在建筑的性格和风格上保持一致,并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它们与立面实体部分的“实”形成对比。“虚”多“实”少,建筑显得轻盈;“实”多“虚”少,建筑显得厚重。

5.4.2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通常指建筑形体直立的外表面。人观赏建筑,实际上是透视效果,因此,各个立面应相互协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立面由许多构部件(屋顶、墙身、勒脚、柱、门窗、雨篷、檐口、阳台、线脚、装饰图案等)组成。立面设计的任务就是妥善地安排这些构部件,确定它们的形状、比例、尺度、色彩和材料质感,使建筑的艺术构思得到完美的体现。

建筑立面设计是形体设计的深化,所以应在建筑的性格和风格上保持一致,并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图5-91、图5-92)。

img371

图5-91 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

图5-91,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建于唐代,集建筑、雕塑、书法、绘画于一堂,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建筑外观浑朴而雄放。屋顶与墙身的比例接近1∶1。

img372

图5-92 北京西单综合商业大楼设计方案

图5-92,北京西单综合商业大楼设计方案,设计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牌楼作为符号放在立面上方,下方的门廊与之呼应,它们的比例借鉴了传统形式,而建筑主体仍是现代的形式,比例关系比较灵活。

1)屋顶与檐部

古代建筑由于多采用木材石材为结构材料,以及防水技术的落后,屋顶常为坡顶。屋顶在立面上占有很大比例。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风格的屋顶形式,甚至成为建筑造型的重要手段(图5-93、图5-94)。

img373

图5-93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绝大部分为坡顶,坡度较大。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很多形式,并成为建筑造型的重要手段。

现代建筑由于采用钢和混凝土为结构材料,防水技术也日臻完善,所以屋顶大多为平顶。立面的上部变为与墙面分别不大的檐墙,或者经过简化处理的檐口。即使采用坡顶,也大为简洁。立面的比例关系与以前大不相同。

2)墙面外边界

砖石墙体为了使结构简化,墙面左右边界一般都以实墙面为收束,或者稍作变化。有的建筑围以柱廊,增加了空间层次,边界变得丰富起来。现代以骨架为受力体系的建筑,墙体不再是受力构件,边界处理变得灵活,例如,在边界挖孔、设转角窗等,显示出建筑从笨重结构体系中解放出来的新姿态(图5-95)。

img374

图5-94 外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与中国古代相似,欧美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也很多,在建筑造型中起很大作用。而现代建筑比较简洁,有的已看不出屋顶。

img375

图5-95 墙面外边界处理

3)门、窗与孔洞

立面上的“虚”面除了指空廊、凹廊、光滑的幕墙外,最主要的是指门、窗与孔洞。它们与立面实体部分的“实”形成对比。“虚”多“实”少,建筑显得轻盈;“实”多“虚”少,建筑显得厚重。门、窗与孔洞在立面上布置不同,立面效果也不一样。均匀布置显得平静、安定;不均匀但仍有一定规律的布置显得活泼。门、窗的比例、尺度和式样,是体现建筑性格与风格的重要内容(图5-96、图5-97)。

img376

图5-96 窗的形式

img377

图5-97 窗在立面上的布置

4)墙面凹凸

凹凸使立面产生变化,避免呆板。在阳光照射下,凹凸处会产生阴影,它也可以作为造型的一种手段。凹凸要尽量利用阳台、凹廊、楼梯间等部件,使艺术处理与室内空间组织结合得更紧密。图5-98,美国托兰住宅,这是后现代建筑大师格雷夫斯的作品,平面布局灵活,上下、内外空间交错,形成很多凹凸。框架伸缩其间,虚实对比强烈。

img378

图5-98 美国托兰住宅

5)墙面线条

柱、遮阳板、雨篷、带形窗、凹凸产生的线脚、不同色彩或不同材料对墙面的划分、刚性饰面上醒目的分格缝,都可以当作立面上的线条。不同粗细、长短、曲直的线条以及它们不同的配置,会使立面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样大小和形状的立面,强调水平线条,使人感到舒展、亲切,并显得低一些;强调垂直线条,使人感到雄伟、庄严,并显得高一些。弯曲或发生粗细、长短变化的线条则会使立面生动(图5-99、图5-100)。

img379

图5-99 立面的划分

图5-10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栗树山母亲住宅,这是建筑师文丘里为其母亲设计的住宅。外表平凡而比例特殊,能突破常规,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立面上有直有曲的少数几根线条,使立面显得生动,并增加了统一感。

img380

图5-100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栗树山母亲住宅

6)建筑入口

入口的形式一般分为平式、凸式、凹式三种(图5-101)。

图5-101 入口的形式

平式入口使墙面具有连续性,但入口不明显。凸式入口增加了雨篷或门廊,使入口显得突出。凹式入口能同时提供遮挡,并将一部分室外空间引入到建筑物内部。建筑的主入口常常是重点处理的部位,可以通过各种对比的方法使其突出,或者采用空间引导的方法强调它的作用(图5-102)。

img382

图5-102 建筑的入口

7)色彩与质感

建筑的形体、色彩、质感是构成建筑形象感染力的三要素。如何正确运用色彩与质感,是立面设计的重要课题。

建筑色彩处理包括色调选择和色彩构图两方面的内容。

色调就是立面颜色的基调。色调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五个问题:

①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南方炎热地区宜用高明度的暖色、中性色或冷色,北方寒冷地区宜用中等明度的中性色或暖色。

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首先要确定本建筑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如果是该环境中艺术处理的重点,对比可以强一些;如果只是环境中的陪衬,色彩宜与环境融合协调。

③建筑的性格和体量 给人安宁、平静感觉的建筑宜用中性色或低明度的冷色;给人热烈欢快感觉的建筑宜用明度高的暖色或中性色。体量大的宜用明度高、彩度低的色彩,体量小的彩度可以稍高。

④民族传统与地方风格 各民族对色彩有不同偏爱,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会影响色彩的选择。

⑤表面材料的性能 充分利用表面材料的本色既可节省投资,也显得自然。当使用饰面材料时,应研究它的施工方法、耐久程度和经济效果。

色彩构图是指立面上色彩的配置,包括墙面、屋面、门窗、阳台、雨篷、雨水管、装饰线条等的色彩选择。一般以大面积墙面的色彩为基调色,其次是屋面;而出入口、门窗、遮阳设施、阳台、装饰及少量墙面等可作为重点处理,对比可稍大些。在色彩构图时,应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诱目性),以及对生理、心理的影响(疲劳感、感情效果、联想性等),提高艺术表现力。此外,照明条件、色彩的对比现象、混色效果等也应予以重视。一般来说,对比强的构图使人兴奋,过分则刺激;对比弱的构图感觉淡雅,过分则单调;大面积的彩度不宜过高,过高刺激感过强;建筑物色相采用不宜过多,过多会使色彩紊乱。

在立面设计中,材料的选用、质感的处理也很重要。各种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加工方法不同质感也不同。粗糙的混凝土和毛石显得厚重坚实,平整光滑的金属和玻璃显得轻巧细腻,粉刷及面砖按表面处理和施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巧妙地运用质感特性,进行有机组合,有利于加强和丰富建筑的表现力(图5-103)。

img383

图5-103 镜泊湖度假村车站

红瓦,茶色玻璃以及用乱石砌成的墙,造成色彩与质感的对比,加上用三角形为母题的构造,使该建筑融于风景区环境中,又为风景区增加了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