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动测试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

自动测试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4-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在自动测试系统教学领域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了自动测试领域的多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国防科技项目。自动测试系统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由于培养了一支颇具实力的教学科研团队,配置了充足而合理的软硬件资源,有丰硕的科研成果作为有力支撑,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大大缩短了学习和工作的距离,有效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自动测试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

李 智,殷贤华,许川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541004)

1 引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校在“自动测试系统”教学研究领域有一定优势,是我国较早开设本课程的高等院校之一。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我校自动测试系统课程最早创建于1983年,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五年在自动测试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支撑。该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优秀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于2007年获得广西区精品课程。总结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主要应把握好三个结合、两个关键和一个目标。

2 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三个结合”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实践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2.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对实验中涉及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示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部分作业内容要和实验项目紧密结合,为实验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同时所开设的实验不论是在时间还是内容安排上,都紧扣课堂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由于专业特点,本课程实验系统非常昂贵,为每位学生配备独立的实验设备是不切实际的。为此,实验教师利用自动测试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操作的特点组建分布式实验系统,使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

2.2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我校在自动测试系统教学领域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了自动测试领域的多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国防科技项目。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都有丰富的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能主动、有意识地做到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将科研成果分步骤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观摩我院在自动测试系统方面已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了解和参与科研进程。不仅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实验,使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经过指导和培训后可以进入科研团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3 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但其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却始终无法改变。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式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必须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要重视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按照建立完善的互动式网络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完成课程网站建设。网站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CAI课件、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应用案例、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试题库、在线测试、在线答疑、课程论坛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式远程多媒体教学平台。仅就答疑而言,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面对面答疑,还可以进行网上在线答疑,或进入课程论坛,师生一起就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这样就使得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精品课程建设的生命力——“两个关键”

无论教学还是科研,必须有结构合理且富有经验、能力和进取心的教学科研团队,这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时刻跟踪相关技术领域的科学发展动态,及时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和教学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团队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精品课程才能称得上是精品,才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落伍。

3.1 教学及科研团队建设是关键

团队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教学科研过程中自始至终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实行一对一的帮带制,由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带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指导。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到青年教师的课堂或实验室,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给予指导和纠正;同时,为提高业务水平,对没有科研背景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其逐步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这样从另一方面也可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水平,使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团队成员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富有创意的教学改革和富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以此促进整个团队在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上稳步提高。

3.2 紧密跟踪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是关键

自动测试领域的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要保持精品课程的精品特色,需要在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跟踪相关领域科学发展的动态,掌握其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

自动测试系统教学及科研团队自从“八五”期间开始对VXI总线理论与技术进行研究以来,相继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国防科技项目,成绩突出,成果显著。同时,紧密跟踪自动测试总线的最新发展动态,相继在PXI总线和当今自动测试领域最新总线技术LXI总线方面进行了密切跟踪和深入研究,并承担了相关的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将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逐步引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既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不断跟踪该领域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4 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提出是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它的最终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坚定不移地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这个目标进行。

自动测试系统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由于培养了一支颇具实力的教学科研团队,配置了充足而合理的软硬件资源,有丰硕的科研成果作为有力支撑,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大大缩短了学习和工作的距离,有效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就业率在学校各个专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数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 总结

始终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和科研、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强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有效提高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就能建设成一流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应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相关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专业素质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京等.“信号处理与系统”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22-23.

[2]马永红,雷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一个新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9,5:64-67.

[3]吕国辉,孙伟.高校精品课程实施的误区和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5:108-110.

[4]王兵.江苏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9,6:150-150.

[5]杨微.论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283-283.

[6]赵洋,等.美国开放课程资源与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无障碍评估比较[J].教育科学文摘,2009,4:54-55.

[7]何建武.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设计策略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96-99.

【注释】

[1]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291)项目、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高教函[2007]31号)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高教函[2009]18号)项目、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yb09038)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