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硅氧骨干的特征
在硅氧四面体中,Si在四个氧的中心,Si—O平均键长为0.162nm,O—O平均键长为0.264nm,O—Si—O键角的理论值为109.5°。随着岛状硅酸盐到架状硅酸盐,Si—O键长从约为0.1630nm减少到0.1603nm。当Si被B3+、Be2+代替时,则T—O(T为四面体中心阳离子)键长缩小,当被Al3+,Ge4+,Fe2+,Fe3+,Ti4+代替时则T—O键长增加,当Si—O为0.1603nm时,Al—O为0.1716nm。此外T—O键长的变化与O—T—O键角成反比。随着Si被其他离子代替,四面体的形状亦将发生变化,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纯由一种硅氧四面体组成的硅酸盐,称为单一硅酸盐。实际上,在硅酸盐矿物中更多见的是硅氧四面体(或硅氧四面体骨干)与铝氧四面体、硼氧四面体、铍氧四面体、钛氧八面体(或[TiO5]单维)等以共角顶方式连接成各种骨干,它们再同其他阳离子结合构成各种基型的硅酸盐,分别称之为铝硅酸盐、硼硅酸盐、铍硅酸盐、钛硅酸盐。它们与通常所谓的铝的硅酸盐等在要领上有所不同。
现以铝的硅酸盐为例加以说明。
如叶蜡石Al2[Si4 O10](OH)2和白云母K{Al2[AlSi3 O10](OH)2},图5.1和图5.2分别是这两种矿物的晶体结构。
图5.1 叶蜡石的晶体结构
图5.2 白云母的晶体结构
前者是铝的硅酸盐,其层状骨干完全是由单一的硅氧四面体组成,再同硅氧骨干以外的阳离子Al3+相结合。这Al3+阳离子并未参与骨干,而是以六次配位形式构成铝氧八面体,并与层状骨干以共棱方式连接。
而白云母的层状骨干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联合组成,这种铝硅层状骨干再同铝氧八面体六次配位的Al3+离子、十二次配位的K+离子所构成的铝氧配位八面体、钾氧配位多面体以共棱方式相结合。白云母实际上是一种K和Al的铝硅酸盐。
又例如蓝晶石Al2[SiO4]和硅线石Al[AlSiO5],如图5.3和图5.4所示,前者的晶体结构是由硅氧四面体同[AlO6]八面体共棱结合而成的,为铝的硅酸盐;后者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共角顶连接而成的链,再同[AlO6]八面体共棱结合而成的,为铝的铝硅酸盐。
图5.3 蓝晶石的晶体结构
图5.4 硅线石的晶体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