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三桐河(樟畲水以上)与樟畲水的比较
(1)流域特征值与水文特征值的对比分析
继续沿着三桐河上溯探源,至三桐村下游约0.6km处,西面有樟畲水汇入三桐河。量算分析三桐河(樟畲水以上)、樟畲水流域特征值与水文特征值,列于表1-6。
表1-6 三桐河(樟)、樟畲水流域特征值与水文特征值统计表
续表1-6
从表1-6的对比分析来看,三桐河(樟畲水以上)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较樟畲水小7.1%,三桐河(樟畲水以上)河长比樟畲水要长36.9%。
(2)实测流量的对比分析
在樟畲水河口上游及樟畲水河口的三桐河上下游附近,分别选取河槽顺直、断面稳定、水流平稳的河段,布设了3个水位流量测验断面,从2003年1月17日~9月28日,采用10型流速仪,共取得了4次实测流量结果。
在樟畲水与三桐河交汇点下游附近设立的水位流量测验站,取名为三桐河7号站;在交汇点的三桐河(樟畲水河口)上游附近设立的水位流量测验站,取名为三桐河6号站;在樟畲水河口附近设立的水位流量测验站,取名为樟畲水站。
三桐河7号站以及樟畲水站至三桐河6号站相距均不超过50m,中间没有水量加入,流量测验期间没有引水。三桐河7号站可以作为三桐河6号站与樟畲水站的校核控制站。
据调查,流量测验期间,樟畲水流域除生活用水以外,没有其他较大的用水、跨流域引水,河流流量基本反映流域的自然情况。流量测验严格按照《水文测验规范》进行。流量测验对比分析见表1-7。
表1-7 三桐河(樟)、樟畲水实测流量对比分析
从表1-7可见,1月17日~4月16日,三桐河6号站的两次实测流量均略小于樟畲水站,偏小幅度在1.2%~1.5%之间。但是,9月28日,三桐河6号站的两次实测流量均大于樟畲水站的实测流量,偏大幅度达45.3%~54.1%。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一,三桐河(樟畲水以上)、樟畲水两流域的形状差异较大所致。三桐河(樟畲水以上)流域狭长,流域长度4.28km,流域形状系数0.337;樟畲水流域呈扇形,流域长度4.07km,流域形状系数0.403。其二,2003年遇百年不遇大旱之后,因流域形状及植被、地形等影响,樟畲水基流消退更快所致。
(3)分析结论
樟畲水和三桐河(樟畲水以上)属于寻乌水的最上游的末端支流。根据“等量选长”原则,三桐河(樟畲水以上)长于樟畲水。同时,根据历史习惯对桠髻钵山为东江源头的认同,以及河流不可分割的原则,已确认樟畲水是三桐河的支流,判定三桐河(樟畲水以上)是寻乌水和东江的干流和源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