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功能地块的格局特征

功能地块的格局特征

时间:2023-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测度指标,如地块面积的平均值、地块面积加权平均值和最大斑块指数分析三类功能用地地块的格局特征。地块平均面积先升后降,而面积加权平均值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过程,说明城市用地地块的平均面积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同时最大地块指数逐渐降低,显示出城市用地地块面积之间的差异缩小的趋势。

6.2.1 功能地块的格局特征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测度指标,如地块面积的平均值(mean area,AREA_MN)、地块面积加权平均值(area_weighted mean area,AREA_AM)和最大斑块指数(large patch index,LPI)分析三类功能用地地块的格局特征。其中地块面积平均值反映了地块面积之间的差异,而最大斑块指数则反映了所有地块面积的接近程度,两个指标相互印证,借以探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地块完整性的变化及其差异。

表6-3 1978-2004年合肥城市用地地块完整性统计

img89

表6-3反映了1978-2004年间城市用地地块平均面积和最大地块指数的变化。地块平均面积先升后降,而面积加权平均值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过程,说明城市用地地块的平均面积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同时最大地块指数逐渐降低,显示出城市用地地块面积之间的差异缩小的趋势。不同类型功能用地的地块面积均值及其变化过程差异较大(图6-12、图6-13),其中,M为工业用地,R为居住用地,C为公共设施用地。

img90

图6-12 三大用地地块面积加权平均值变化

img91

图6-13 三大用地地块最大斑块指数变化

1)工业用地

1978-1991年间,工业用地快速扩展带来了地块平均面积的迅速上升,1991年以后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表6-4)。最大地块指数在1991年前缓慢下降,1991年以后则下降趋势明显加快,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再次趋缓。进一步分析地块面积差异发现,1978-1991年间,工业用地地块面积平均值增加,但面积标准差和变幅也同时增大,说明新增工业用地地块面积较大,完整性较好。1991年以后,地块均值和标准差逐渐缩小,表明工业用地地块完整性逐步提高。这是由于随着各类开发区的设立,导致工业用地逐步向开发区集中,而位于城区内的原有工业逐渐转移或转型所致。

表6-4 1978-2004年主要用地地块面积变化比较单位:hm2

img92

2)居住用地

1978-1991年间,居住地块面积加权平均值和最大地块指数均呈现缓慢下降,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单位制”住房分配制度与居住方式致使居住用地开发以单位小地块建设为主以及长期的住房短缺导致居住用地采用“见缝插针”式的小规模开发,导致居住地块面积规模较小。1991-2000年间,居住地块加权平均面积和最大地块指数则转向快速提升,地块面积差异略有降低。主要是由于1990年代以来,随着住房货币化和商品化、土地市场的开放,居住用地快速扩展,并逐渐转向以集中成片开发为主,地块面积平均值逐渐提升,其完整性逐渐提高;相反,地块面积差异也逐渐加大。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居住环境要求(包括住区规模)的提高,以及旧城改造等方面的因素,促使居住区的开发逐渐走向规模开发,地块面积均值继续缓慢提高,最大地块指数降低,地块面积差异亦缓慢缩小,居住地块的完整性提高。

3)公共设施用地

1997-2004年间公共设施用地地块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和最大斑块指数的变化曲线相似,其中1978-1991年间快速提升,1991-2000年间则缓慢下降,2000年以后保持稳定。说明公共设施用地平均面积增大或减少的同时,地块面积之间的差异也在相应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