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小结:展望景观城市
景观参与的分析表明:城市公共性景观是一个媒介,通过其归属的公共性特征和价值的大众化目标能将城市中最广泛的人组织起来,通过其发展的时空属性和价值外延能将影响范围拓展到整个城市的任何角落并参与其发展;城市公共性景观是一种途径,城市社会中的任一阶层或者利益集团都有可能通过参与城市公共性景观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价等过程,表达自身对于景观价值的期盼,基于城市公共性景观的价值系统共同指向城市的健康、人性、可持续发展,这种对于景观价值的期盼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理想特征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参与形式、技术手段、法律制度的摸索,实际上是人们借助城市公共性景观重新勾画城市发展图式的过程。这样一种以城市公共性景观开发为动力因,注重景观价值的全面体现,从景观规划建设思维的角度出发规划、建设和发展城市的模式,被称为景观城市模式。
从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领域的拓展,到整体动态评价机制的构建,到以景观参与为途径的价值实现,城市公共性景观与城市发展之间建立起一种十分紧密的价值联系和整体互动关系。在“景观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以城市发展为主体的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研究奠定了“景观城市”理论的哲学基础,呼应城市发展的城市公共性景观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对于“景观城市”发展过程和状态的监督与反馈,景观参与的提出是实践“景观城市”的手段和目标。运用参与理念考察现阶段的城市公共性景观发展及趋势,不难看出,无论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视野的拓展,还是规划设计体系的逐步完善,抑或是在景观运作过程中市场观念的普及和强化,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激励、扩展并提高城市公共性景观参与城市发展过程的层次、领域和效用。
从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中不难发现,“景观城市”并不是唯一一个将城市公共性景观与城市发展相联系的城市发展状态表征。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甚至旅游城市,都不同程度、不同侧面、或片面或内隐地点出了二者在形象、环境、使用上的密切关联性。例如,“山水城市”的提出强调城市聚居环境中的自然山水条件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园林城市”的评选指标以绿地、植被为要,凸显生态意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构想将城市功能要求和乡村景观特征简单融合;“旅游城市”是对景观游憩功能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的肯定;“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方位的城市发展理想,但是城市公共性景观只是其中的一分子而已。因此,“景观城市”的提出并非仅仅只是一个新名词,它饱含了对于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领域拓展的全面肯定和重视,预示着城市公共性景观将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注释】
[1]卡罗·裴特曼(Carole Pateman)将民主政府分为三大类:第一,代议政治或现代民主政治;第二,古典民主政治,特别专指那些由18世纪政治哲学家所制定的;第三,参与式民主政治,依据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的著作所改写的,主要是关于工业化的社会。参见:Pateman C.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2]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21世纪议程》中提出“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团体的真正介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3]联合国大会在1969年发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指出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英]Moughtin C著;王淑宜译.城市设计——街道与广场.台北:创兴出版社,1999.24
[5]肖富群.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05):161~163
[6]伍德罗·威尔逊的权力中心理论预设任何政府体制内部都有一个权力中心,权力越分散就越容易不负责任,所以要建立单一的权力中心,并且认为等级制组织的完善会使效率最大化。
[7]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指依靠等级命令的公共行政体制,是现代社会文明所内含的维持法律、经济和技术理性的必要条件或组织手段。这种行政理性依靠等级关系的结构,强化单一行政权威的首长的权力,具有准确、速度、知识、连续性、灵活、统一、严格服从、摩擦少、成本低等特性。
[8]参见: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9]传统决策多凭个人经验,盲目性大,失误较多。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决策也必须由经验上升为科学。决策科学的研究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他们把先进的科学方法运用于决策过程,结果取得了二战及战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胜利。我国对于决策科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取得许多成果。参见:朱松春.科学决策全书.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
[10]新公共管理又称新管理主义,源于新泰勒主义。两者的区别在于:新泰勒主义重在提高行政活力,强调政府内部的理性化;新管理主义提倡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行动责任从国家向市场转移,实现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私有化。与早年出现的公共管理学相比,新管理主义与之研究方向一致,并且价值观和方法论更加清晰,所以又称之为新公共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