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街道空间景观视觉感受控制

街道空间景观视觉感受控制

时间:2023-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街道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形态,给予行人独特的通行、游憩、休闲空间感受和景观特征信息,因此泉港新城注重街道空间景观视觉感受的开发引导,具体体现为沿街建筑退界控制和街道界面视角控制两方面,以达到突出和丰富景观特色的目的。基于此,规划对泉港新城采用三类基本视角控制标准,引导三类不同的景观感受,再通过不同基本视角的组合,形成多种对称、不对称的街道横断面景观形式,以强化多种不同的道路景观特征。

8.4.8 街道空间景观视觉感受控制

人们的景观感受主要通过视觉来实现,景观特征不仅要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在景观给人带来的空间视觉感受上。街道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形态,给予行人独特的通行、游憩、休闲空间感受和景观特征信息,因此泉港新城注重街道空间景观视觉感受的开发引导,具体体现为沿街建筑退界控制和街道界面视角控制两方面,以达到突出和丰富景观特色的目的。

1)沿街建筑退界控制

为了创造街道界面的不同景观特征,对不同道路沿街的建筑做出不同的退界规定,包括:①有道路绿地的路段沿街建筑后退绿线3m,没有道路绿地的路段沿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5m;②对于居住区级公园,当公园位于其他地块北侧的情况,要求其他地块的建筑后退绿线5m,公园位于其他地块南侧的情况,要求其他地块的建筑后退绿线3m;③区内东侧的两个公园,由于靠近高压走廊和防护绿地,要求公园内的建筑后退绿线5m,以满足景观和使用安全需求;④对于一些绿地直接沿街布局的地块,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绿地内的建筑进行不同的退界处理;⑤为了加强中心区和中央东西向道路景观轴线的城市景观特色,形成围合型的道路景观,要求中心区指定地块和沿中央东西向道路的沿街建筑必须紧贴建筑红线建设,不得后退建筑红线。

2)街道界面视角控制

img91

图8.2 道路视角示意图

街道界面(道路两侧的建筑或行道树等)与道路共同围合出街道空间,不同的道路视角(图8.2,α代表道路视角)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和景观感受。根据实证研究,道路视角为60°时,给人的景观感受是封闭的,围合感强烈,是人们观看建筑单体的极限角;当道路视角为45°时,是封闭感受的限界,给人的景观感受是亲切的,在视觉上可以较完整地观赏周围的建筑群体;当道路视角为30°时,给人的景观感受是完全开敞的,在视觉上建筑立面起远景边缘的作用。

基于此,规划对泉港新城采用三类基本视角控制标准,引导三类不同的景观感受,再通过不同基本视角的组合,形成多种对称、不对称的街道横断面景观形式,以强化多种不同的道路景观特征。三类基本道路视角为:A类,30°<α≤45°,形成的是开敞型的街道空间;B类,45°<α≤60°,形成的是亲切型的街道空间;C类,α>60°,形成的是封闭型的街道空间。

根据道路沿线用地地块性质、景观特色塑造的要求,结合不同的道路宽度和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对不同路段采用了不同的道路视角控制要求:①在中心区为创造城市景观特色,形成浓厚的人气和商业氛围,对其中的街道采用C类道路视角进行控制;②对于在居住区内的道路,为了营造小区亲切宜人的氛围,采用B类道路视角控制;③对于周边的产业区,由于建筑高度控制较低,同时为创造高新产业区良好的外向型形象,采用C类道路视角进行控制;④在街道两侧用地性质不相同时,采取了道路两侧视角不对称的控制形式,比如在中心区靠近沿河绿地的地段,对其中的道路采用A类与C类组合的控制形式,即一侧形成具有城市景观特色的较为压抑和围合的效果,另一侧形成开敞的绿色视野。

整个规划对道路视角控制形成封闭型、亲切型、开敞型、封闭—开敞型、亲切—开敞型五种类型(图8.3)。

img92

图8.3 泉港新城道路视角控制

资料来源: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泉港新城景观控制性详细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