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散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制约了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整体效率

分散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制约了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整体效率

时间:2024-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密集地区的高密度、高经济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决定了城镇密集地区必然具有比其他地区更显著的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压力。据推算,苏锡常地区十多年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600 km2,约是城镇建成区增加面积的两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压力,是我国所有城镇密集地区都面临的普遍问题,必须及早对原有的分散发展格局和粗放的资源利用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才能保证城镇密集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2.2.2 分散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制约了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整体效率

城镇密集地区的高密度、高经济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决定了城镇密集地区必然具有比其他地区更显著的人口和资源环境压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城镇密集地区能否继续承受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及其所带来的各种后果,值得我们深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沿海城镇密集地区都经历了高速度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以乡镇企业为动力的乡村地区的工业化,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使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下而上的特征。城镇密集地区原本是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的地区,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级城乡居民点和产业空间的布局缺乏规划引导协调,空间布局分散、无序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江苏的苏锡常地区,苏州、无锡、常州三个中心城市的城区和边缘城镇沿沪宁线无序蔓延的态势十分明显,城市边缘区空间环境恶化;小城镇低水平发展,城镇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工业布局高度分散,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农村地区居民点在历史上即形成了高度分散布局,20世纪80年代以来占地又大规模增长。据推算,苏锡常地区十多年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600 km2,约是城镇建成区增加面积的两倍。加上以原地自我生长为主,缺乏统一规划,同时大量村办工业用地的加入,使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更为增大,人均用地达到190 m2(林澎,1999)。高度分散的居民点使基础设施配套无法进行,农村居民点改造难以为继。江苏省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撤并,目的是扭转分散发展的格局,促进区域空间的集聚发展,最近又开始了全省性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布局的规划工作。但是对于已经形成现状的各类分散布局的建设用地,其整理工作的难度很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压力,是我国所有城镇密集地区都面临的普遍问题,必须及早对原有的分散发展格局和粗放的资源利用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才能保证城镇密集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