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铸造成形的方案选择
1.浇注位置的确定
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称为铸件的浇注位置(pouring position)。铸件浇注位置选择的正确与否,对铸件的质量影响很大。确定浇注位置时应以保证铸件的质量为出发点,应考虑如下原则: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和受力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因为在液态成形过程中,铸件的上表面易产生气孔、夹渣、砂眼等缺陷,组织也不如下表面致密。如图1-40所示为车床床身铸件的浇注位置。由于床身导轨面是关键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表面缺陷,而且要求组织致密,因此通常都将导轨面朝下。图1-41所示为起重机卷扬筒的浇注位置,因其圆周表面的质量要求较高,不允许有铸造缺陷,因此采用竖立放置的浇注位置。
图1-40 床身的浇注位置
图1-41 卷扬筒的浇注位置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由于在浇注过程中金属液对型腔上表面有强烈的热辐射,铸型因急剧热膨胀和强度下降而开裂,易形成夹砂、结疤等缺陷。因此,平板圆盘类铸件大平面应朝下。如图1-42所示为平板的合理浇注位置。
图1-42 平板铸件的浇注位置
图1-43 薄壁铸件的浇注位置
3)为防止铸件薄壁部位产生浇不足、冷隔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位朝下,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如图1-43所示为油盘铸件合理的浇注位置。
4)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应使铸件的厚大部位朝上或侧放,以便在铸件的壁厚处安放冒口进行补缩。
2.分型面的选择
铸型分型面(mold joint)是指铸型间相互接合的表面。铸型分型面选择的合理与否,对造型工艺、铸件质量、工装设备的设计与制作有着重要影响。分型面的选择要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铸造工艺过程,以节省人力物力。在选择分型面时要考虑以下原则:
1)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模样能顺利从铸型中取出,这是确定分型面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分型面应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
2)应尽量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置入同一砂箱,以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如图1-44所示为管子堵头的两种分型方案。铸件加工时,以四方头中心线为定位基准来加工外螺纹,因此,图1-44a所示方案使基准面与加工面在同一砂箱内,铸件精度易于保证。
图1-44 管子堵头铸件分型方案
a)置入同一砂箱 b)分置入两箱
3)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选择平面分型。如图1-45所示为绳轮铸件分型方案。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图1-45a所示的三箱造型。大批量生产时,为便于机器造型,一般只选用一个分型面,对此,则采用环状型芯,将两个分型面改为一个分型面,如图1-45b所示。
图1-45 绳轮铸件分型方案
a)两个分型面 b)一个分型面
图1-46 起重机臂铸件的分型方案
a)平面分型 b)曲面分型
图1-46为起重机臂铸件的两种分型方案。图1-46a所示的分型面是一平直面,采用简单的分模造型即可,使造型工作简化。图1-46b所示则为曲面分型,需采用挖砂造型,使造型工作量加大。
4)为便于造型、下芯、合箱及检验铸件壁厚,应尽量使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箱。如图1-47所示为机床支柱的两种分型方案,方案Ⅰ和方案Ⅱ同样便于下芯时检验壁厚,但方案Ⅱ的型腔及型芯大部分位于下箱,上型腔浅,且形状简单,有利于起模及合箱。因此,方案Ⅱ比较合理。
图1-47 机床支柱铸件分型方案
在实际生产中,以上所述关于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一些原则应进行全面分析,灵活应用。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是:以优先保证铸件的质量(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为主,以造型、下芯、合箱及清理等操作便利为辅,切不可以牺牲铸件的质量来满足操作便利。同时,对具体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应根据其形状、批量确定合理的造型方法,而后再选择合理的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