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陶瓷制品的成形方法

工业陶瓷制品的成形方法

时间:2024-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刀压法成形相似,滚压法成形可分为阳模滚压成形和阴模滚压成形两种。轧好的坯片需经冲切工序制成所需的坯件。注浆法成形过程可以视为吸浆成坯和巩固脱模两个阶段。排蜡后的坯体再经高温烧结成陶瓷制品。热压注浆法成形是工业陶瓷制品的一种常用成形方法,此法制得的产品尺寸较准确,表面光洁、结构紧密。常用来制造形状复杂、尺寸和质量要求都较高的工业陶瓷制品。压制法成形一般是在油压机上进行的。

4.2.2 工业陶瓷制品的成形方法

4.2.2.1 可塑法成形

在可塑法(plastic deformation)成形时,在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或塑化剂,使坯料成为具有良好塑性的料团,然后利用外力的作用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可塑法成形主要包括挤压法、刀压法、滚压法、车坯法和轧膜法等。

1.挤压法成形

挤压(squeezing action)法成形主要用来制造壁厚0.2mm左右的各种管状产品(如高温炉管、热电偶套管、电容器瓷管等)和截断面形状规则的瓷棒或轴(如圆形、方形、椭圆形、六角形瓷棒等)。随着粉料质量和泥料可塑性的提高,也可用来挤制长100~200 mm、厚0.2~0.3mm的片状坯膜,半干后再冲制成不同形状的片状制品,或用来挤制每平方厘米100~200个孔的蜂窝状或筛格式穿孔陶瓷制品。

img268

图4-11 挤压法成形过程示意图

1—活塞 2—挤压筒 3—瓷料 4—型环 5—型芯 6—挤嘴

挤压法成形过程如图4-11所示。将真空炼制的泥料放入挤制机内,该机一头可以通过活塞对泥料施加压力,另一头装有机嘴(即成形模具)。通过更换机嘴,能挤出各种形状的坯体,也可直接将挤嘴安装在真空炼泥挤压机上,成为真空炼泥挤压机,其制品性能更好。挤出的坯体待晾干后可切割成所需长度的成品。

挤压法成形类似于金属模锻,它的生产效率高、产量大、操作简便。但挤嘴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2.刀压法成形和滚压法成形

刀压(cutter blank)法成形也称旋压法成形,如图4-12所示,它是利用型刀和石膏模型进行成形的一种方法。成形时取定量的可塑泥料,投进旋转的石膏模中,然后将型刀渐渐压入泥料。由于型刀与旋转着的模型之间存在相对运动,随着模型的旋转及型刀的挤压和刮削作用,将坯泥沿石膏模型的工作面上展开形成坯件。刀口的工作弧线形状与模型工作面的形状构成了坯体的厚度。这种方法又可分为阴模法和阳模法。阴模法成形时石膏模内凹,模内壁决定坯体的外形,型刀决定坯体的内部形状;阳模法成形时石膏模凸起,坯体内表面形状由模型决定,外表面由型刀旋压决定。

img269

图4-12 刀压法成形示意图

滚压(spinning)法成形是由刀压法成形演变而来的,它与刀压法成形的不同之处是将扁平的型刀改为回转型的滚压头。成形时,滚压头和盛放泥料的模型分别绕自己的轴线以一定速度同方向旋转。滚压头—面旋转—面逐渐压入泥料,泥料受“滚”和“压”的作用而成形制品。与刀压法成形相似,滚压法成形可分为阳模滚压成形和阴模滚压成形两种。

3.车坯法成形

车坯(turning)法成形是利用挤压出的圆柱形泥团作为坯料,在卧式或立式车床上加工成形。车床的结构与金属切削加工的普通车床相似。根据泥团所含水分的多少,又分为干车成形和湿车成形两种;前者泥料水的质量分数为6%~11%,后者泥料水的质量分数为16%~18%。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多采用干车成形,但干车成形时粉尘多,生产率低,刀具损耗大。湿车成形的优缺点正好与干车成形相反。

车坯法成形适合加工形状较为复杂的圆形制品,特别是大型的圆形制品。

4.轧模法成形

轧模(roll down)法成形是将准备好的坯料拌以一定量的有机粘结剂(一般用聚乙烯醇),并混合均匀后置入轧模机的两轧辊之间进行加工。通过调整轧辊间距,经过多次辊轧,最终达到所要求的厚度。轧好的坯片需经冲切工序制成所需的坯件。

由于在辊轧过程中,坯料只在厚度和前进方向受到碾压,在宽度方向受力较小,因此坯料和粘结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定向排列。干燥和烧结时,横向收缩大,易产生变形和开裂,坯体性能也呈各向异性。轧模法成形适合生产厚度为1mm以下的薄片状产品,但对厚度小于0.08mm的超薄片,难以用此法轧制且质量也不易控制。

4.2.2.2 注浆法成形

注浆法成形是在石膏模中进行的。石膏模具多孔且吸水性强,能很快吸收陶瓷浆料的水分,达到成形的目的。

注浆法成形过程可以视为吸浆成坯和巩固脱模两个阶段。吸浆成坯阶段由于石膏模的吸水作用,先在靠近模型的工作面上形成一薄泥层,随后泥层逐渐增厚达到所要求的坯体厚度。成形的动力是模型的毛细管力。此时不能马上脱模,需继续放置,即进入巩固阶段,模型继续吸水及坯体表面水分蒸发并伴有干燥收缩。当水分降低到某一数值时,坯体内水分减少的速度会急剧变小,此时由于坯体收缩并有了一定的强度,脱模就比较容易。注浆法成形有三种基本方法:空心注浆法、实心注浆法以及热压注浆法。为了强化注浆过程,生产中还使用压力注浆、离心注浆和真空注浆等。

1.空心注浆法

空心(hollow)注浆法所用的石膏模是空心的(即无型芯),泥浆注满模腔经过一定时间后,石膏模腔内部粘附一定厚度的坯体,将多余的泥浆倒出,坯体形状便在模内形成。坯体的厚薄取决于吸浆时间、模型的湿度和温度以及浆料的性质。空心注浆适用于小型薄壁的产品。空心注浆的工艺过程如图4-13所示。

img270

图4-13 空心注浆的工艺过程

a)空石膏模 b)注浆 c)放浆 d)坯体

2.实心注浆法

实心(solid)注浆法所用石膏模具由外模和模芯组成,泥浆注入外模与模芯之间,坯体的表面由外模腔决定,内部形状则由模芯决定(见图4-14)。这样,泥浆注满后,模型从两个方向吸收泥浆的水分,往往造成靠近模壁处坯体致密,而坯体中心较疏松,这与泥浆性能和浇注操作有关,所以应精心制作泥浆和严格操作工艺。

注浆法成形对制品的适应性较强,得到的制品致密,强度也高,但因坯件含水量较大,其干燥收缩较大,生产时要消耗较多的石膏模,占用场地也较大。

3.热压注浆法

热压注浆(die-cast)法和熔模铸造中蜡模的制造工艺相似。它是在原料中加入塑化剂石蜡制成蜡浆,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以一定的压力将蜡浆注入金属模具中,等到坯体冷却凝固后再进行脱模。由于在通常所用浆料中石蜡的质量分数在13%以上,高温下石蜡软化会引起坯体变形,因此在烧结之前先要排蜡,即将坯体埋在吸附剂中,在低于烧结温度的高温下,使石蜡熔化、渗透、扩散到吸附剂中蒸发掉,并使坯体初步发生化学反应而具有一定的强度。排蜡后的坯体再经高温烧结成陶瓷制品。

img271

图4-14 实心注浆的工艺过程

a)空石膏模 b)注浆 c)吸浆 d)坯体

热压注浆法成形是工业陶瓷制品的一种常用成形方法,此法制得的产品尺寸较准确,表面光洁、结构紧密。常用来制造形状复杂、尺寸和质量要求都较高的工业陶瓷制品。

4.2.2.3 压制法成形

压制(pressing)法成形又叫粉料成形法。它是将含有一定水分和添加剂的粉料,在金属模具中用较高的压力压制成形。它和粉末冶金成形方法完全一样。在压制成形过程中,随着压力增加,粉料颗粒产生移动和变形而逐渐靠拢,粉料中所含的气体同时被挤压排出,模腔中松散的粉料形成较致密的坯体。

img272

图4-15 加压方式对坯体密度的影响

a)单面加压 b)双面加压 c)双面加压并用润滑剂

压制法成形一般是在油压机上进行的。其加压方式可以是单面加压,也可以采用双面加压,从图4-15所示的加压方式对坯体密度的影响可看出,在三种情况下密度分布是不同的。坯料经造粒(在粉料中加入一定的塑化剂制成流动性好的粒子),再加润滑剂,采用双面加压,坯体密度最均匀。

在压制法成形工艺中,成形压力是影响制坯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成形压力不够,则坯体密度低、强度小、收缩率大,从而导致制品变形、开裂等。成形时加压速度不能过快,开始加压时,压力不能过大。否则,由于粉料中的气体没有充分的时间排出,将会造成坯体开裂。所以,生产中常采用先小后大、多次(两到三次)加压的操作方法。工业陶瓷制品的成形压力一般为40~100MPa。

与可塑法、注浆法成形相比,压制法成形由于坯体采用粉料,水分和粘结剂的量较少,压成后坯体的强度较大、变形小,烧结后收缩小,产品尺寸精度高,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缺点是模具磨损大,产品的体积和尺寸有一定限制。压制法成形是工业陶瓷制品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成形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