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结构工艺性的基本概念

结构工艺性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4-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良好,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能用材料消耗少、劳动量小、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加工方法制造出来。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包括毛坯生产、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工艺过程,各个工艺过程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优劣还与生产规模、设备条件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一种结构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是合理的,但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是不合理的。

10.3.1 结构工艺性的基本概念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这种结构的零件被加工的难易程度。

一个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良好,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能用材料消耗少、劳动量小、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加工方法制造出来。

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包括毛坯生产、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工艺过程,各个工艺过程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优劣还与生产规模、设备条件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一种结构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是合理的,但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是不合理的。

总的说来,设计零件时除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外,应考虑如下问题:

1)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或同一轴线上。

2)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最好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

3)对于要求不高的表面,不要设计成高精度、低粗糙度的表面;不需加工的表面,不要设计成加工面。

4)应能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便于加工,易于测量。

5)应能使用标准刀具和通用量具,减少专用刀具和量具的设计和制造。

6)定位结构应与采用高效机床和先进工艺方法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