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时间:2024-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以极短的输电线路为例,简要说明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但实际上,由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和励磁电流的影响,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情况下,仍将有一定值的电流流入差动回路,此电流称为不平衡电流。由此可见,在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纵差动保护反应到故障点的总电流两倍而动作。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上述连接方式的纵差动保护二次侧的电流在导引线中形成环流,因此,称为环流法纵差动保护。

4.2.1 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首先以极短的输电线路为例,简要说明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如图4.2所示,在线路的M和N两端各装设特性和变比完全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的正极性均置于靠近母线的一侧,二次回路的同极性端子相连接(标“·”号者为正极性),差动继电器(I-I)则并联连接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子上。

img573

图4.2 纵差动保护的单相运行原理接线图

在线路两端,仍规定一次侧电流img574的正方向为从母线流向被保护的线路段,因而在电流互感器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以后,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即为各互感器二次电流的总和,即

img575

式中:n l——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当正常运行以及保护范围(指两侧电流互感器之间)外部故障时,实际上是同一个电流img576从线路的一端流入,又从另一端流出,如图4.2(b)所示。如果不计电流互感器励磁电流的影响,则二次侧也流过相应的电流img577,此电流在导引线中形成环流,而流入继电器回路(或称差动回路)的电流img578=0,继电器不动作。但实际上,由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和励磁电流的影响,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情况下,仍将有一定值的电流流入差动回路,此电流称为不平衡电流。

对上述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的情况,如按规定的电流正方向看,则如图4.2(c)所示,img579当不计电流互感器励磁电流的影响时,img580,所得结果与上相同。

以上两种表示方法,在实用中均可采用。本书中将主要采用按规定电流正方向的方法进行分析。

当保护范围内部(如d1点)故障时,如为双侧电源供电,则两侧均有电流流向短路点,如图4.2(a)所示,则此时短路点的总电流为img581,因此流入继电器回路,亦即差动回路的电流为img582即等于短路点总电流归算到二次侧的数值。当IJ≥IdzJ时,继电器即动作跳闸。由此可见,在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纵差动保护反应到故障点的总电流两倍而动作。

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上述连接方式的纵差动保护二次侧的电流在导引线中形成环流,因此,称为环流法纵差动保护。图4.2的接线只能用于变压器、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和母线,不能用于输电线路,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它要求沿线路敷设流过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的多根导引线,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