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合桩基竖向位移由桩间土压缩变形和桩底平面地基土整体压缩变形两部分组成。由试验结果得出的Q-S曲线见图4和图5。图4为地下水水位很低时的曲线,图5为包括地下水回升及卸载过程的Q-S曲线。从图4及图5中可看出复合桩基的Q-S曲线一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性质,且曲线斜率随荷载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曲线呈现明显的陡降形。这一点反映了复合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
2.1 Q-S曲线分析
复合桩基竖向位移由桩间土压缩变形和桩底平面地基土整体压缩变形两部分组成。由试验结果得出的Q-S曲线见图4和图5。图4为地下水水位很低时的曲线,图5为包括地下水回升及卸载过程的Q-S曲线。
图4 地下水未回升时Q-S曲线
图5 包括地下水回升及卸载过程的Q-S曲线
从图4及图5中可看出复合桩基的Q-S曲线一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性质,且曲线斜率随荷载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曲线呈现明显的陡降形。这一点反映了复合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由图5中曲线可以看出,四个测点的沉降大小基本相同,在未加水时沉降只有17.27~19.01mm,而当地下水回升而保持荷载不变的情况下各测点的沉降增大到75.58~83.88mm,增大了三倍多,由此可见当桩基础的持力层和桩周土层含水量增加时即使荷载不增加,基础的沉降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又由图4及图5中可得出沉降从测点1、3到测点4方向稍有增大,这可能是分层填土时土层夯填不均或者荷载施加有偏心误差所致。由图5中可知在卸载时基础的回弹量比较小,只有1.43~1.51cm,可见在地下水上升使土层含水量增大或至土层饱和的情况下,基础沉降绝大部分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