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据库的特点

数据库的特点

时间:2024-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数据库已经成为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的集成化或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之间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实现对数据的集中控制和减少数据冗余的前提和保证。数据共享是促成发展数据库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数据库技术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数据冗余是指相同的数据重复出现。数据库则是从整体观点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是集成化、结构化的。它是为多种应用所共享的,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冗余。

1.1.2 数据库的特点

现在数据库已经成为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数据库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它们主要是:

一、数据被集成化

所谓集成化就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和存放数据,故而又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集成化或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之间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实现对数据的集中控制和减少数据冗余的前提和保证。

由于数据库是从一个组织的全部应用来全盘考虑并集成数据的结构,所以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是面向个别应用,而是面向系统。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所需的数据只是整体模型的一个子集。

二、具有数据独立性

所谓数据独立性就是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也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不因应用程序的修改而修改,反之亦然。这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也是使得数据库系统结构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

1.物理独立性

即数据的物理结构(或存储结构)的改变,如物理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位置的变更、存取方法的改变等等,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修改。

2.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的定义、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的联系等等,无需修改原来的应用程序,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数据的逻辑独立性还没有完全彻底地实现。

三、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是促成发展数据库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数据库技术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共享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供多个应用程序用于不同的目的,每个应用程序各有其自己的局部数据逻辑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但可供现有的各个应用程序共享,还可开发新的应用程序而无需附加新的数据,实现新、老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

(2)数据库可以为批处理用户和终端的多个用户同时共享。

四、数据的冗余度小

数据冗余是指相同的数据重复出现。在非数据库系统中,每个应用有它自己的文件,从而造成了存储数据的大量重复。大量的数据冗余带来的弊病是:

(1)浪费了存储空间。

(2)为了更新某些冗余副本,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必须执行多次更新操作,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更新阶段和机器时间。

(3)由于数据的不同副本可能处于不同的更新阶段,从而可能给出不一致的信息。

数据库则是从整体观点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是集成化、结构化的。它是为多种应用所共享的,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冗余。

五、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由于数据库是多用户的共享资源,而计算机的共享一般是并发的,即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因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数据库系统能否实用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保护数据。

1.安全性控制

这里的安全性,主要是指数据的保密性控制,例如用户的身份号,验明身份后才能进入系统,对某些特定的数据限定使用权限;对不同的操作采用不同的保护级别(如有的用户只允许查询,有的用户有修改权);采用密码方式存放数据等。

2.完整性控制

指利用某些条件判断来排除不正确的数据,它包括正确性(如数值型数据中不应含有字母)、有效性(如表示月份必须为1至12的正整数)、相容性(如一人的工资在两个地方不应出现不同的数值,数据不相容主要是由于数据冗余引起的)的控制。

3.并发控制

避免一个用户读出另一个用户正在修改的错误数据。

4.故障的发现与恢复

防止硬件和软件故障以及用户操作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对数据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