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
2.了解移位寄存器的使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1.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根据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74LS194或CC40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6-59所示。
图6-59 74LS194(或CC40194)的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
其中SR为右移串行输入端,SL为左移串行输入端;功能作用如表6-20所示。
表6-20 74LS194的功能表
2.移位寄存器应用很广,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和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等。
图6-60 环形计数器示意图
(1)环形计数器
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图6-60所示。
将输出端Q3与输入端SR相连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Q0Q1Q2Q3将依次右移。同理,将输出端Q0与输入端SL相连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Q0Q1Q2Q3将依次左移。
(2)实现数据串、并转换
①串行/并行转换器
串行/并行转换是指串行输入的数据,经过转换电路之后变成并行输出。下面是用两片74LS194构成的七位串行/并行转换电路(图6-61)。
图6-61 七位串行/并行转换电路示意图
电路中S0端接高电平1,S1受Q7控制,两片寄存器连接成串行输入右移工作模式。Q7是转换结束标志。当Q7=1时,S1为0,使之成为S1S0=01的串入右移工作方式。当Q7=0时,S1为1,有S1S0=11,则串行送数结束,标志着串行输入的数据已转换成为并行输出。
②并行/串行转换器
图6-62 七位并行/串行转换电路示意图
并行/串行转换是指并行输入的数据,经过转换电路之后变成串行输出。用两片74LS194构成的七位并行/串行转换电路,如图6-62所示。与图6-61相比,它多了两个与非门,而且还多了一个转动换启动信号(负脉冲或低电平),工作方式同样为右移。
对于中规模的集成移位寄存器,其位数往往以4位居多,当所需要的位数多于4位时,可以把几片集成移位寄存器用级连的方法来扩展位数。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
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
2.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3.芯片74LS00、74LS04、74LS30(8输入与非门)、74LS194(或CC40194)。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测试74LS194(或CC40194)的逻辑功能
参考图6-59连线、S1、S0、SL、SR、D0、D1、D2、D3分别接至逻辑开关的输出插孔;Q0、Q1、Q2、Q3分别接至逻辑电平显示输入插孔。CP接单次脉冲源。自拟表格,逐项进行测,并与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功能表做对比。
注意:当接数码管时,因为所用数码管的驱动器4511是BCD码驱动器,所以,当Q3Q2Q1Q0组成的16进制数大于9时,4511处于消隐状态,数码管不显示;要看大于9的状态应该接四位发光二极管或用能显示十六进制的译码器,如MC14495,CD14495等。
2.环形计数器
自拟实验线路用并行送数法预置计数器为某二进制代码(如0100),然后进行右移循环,观察寄存器输出端状态的变化;再进行循环左移,观察寄存器输出端状态的变化,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
按图6-61连线,进行右移串入、并出实验,串入数据自定,自拟表格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4.实现数据的并行/串行转换
按图6-62连线,进行右移并入、串出实验,并入数据自定,自拟表格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五、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有关寄存器的有关章节的内容,弄懂移位寄存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2.查阅74LS194(或CC40194)的资料,熟悉其逻辑功能及引脚排列。
3.画好实验要用的表格。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若要进行循环左移,图6-61、6-62接线应如何修改?
2.画出用两片CC40194构成的七位左移串/并行转换器电路。
3.画出用两片CC40194构成的七位左移并/串行转换器电路。
4.分析实现数据串/并转换器、并/串行转换器电路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