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材料的“本”与“真”

材料的“本”与“真”

时间:2024-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学关于材料问题的讨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本性”和“真实性”,事实上,这也是直到19世纪,西方建筑学中材料论述的主要方式和范畴。其次,就结构理性所内含的真实性而言,从根本上来看,它源自于17世纪实验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兴起而引致的材料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材料的“本”与“真”

材料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建筑学在其原始的含义上来看,便是用材料来搭建以创造空间。于建筑学而言,任何一个创造空间的过程都不是抽象的或概念的,而是具体的和物质化的。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诸如物理空间的创造的关键所在,而决定这一点的便是建筑学的材料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于建筑实践而言,材料是一个如此必须的要素,以至于很长时间里,人们不会把它当作一个思考的对象,而仅只是操作的对象。

虽然如此,在15世纪之后,西方逐渐产生了对材料问题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与论述。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学关于材料问题的讨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本性(Nature)”和“真实性(Truth)”,事实上,这也是直到19世纪,西方建筑学中材料论述的主要方式和范畴。它们往往既是理论思考的基础,也是实践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两个概念恰恰又与西方哲学传统有着太多的牵连,使得要厘定它们的内涵更显困难。这也正反映了在历史发展中,对于材料的认识远不仅仅是一个纯粹技术性和实用性的思考。

“本性”是对于材料本身的思考,也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于“物之物性,器具之器具性,作品之作品性”的令人灼痛的追问,是关于材料的思考与讨论的始点(1)。相较而言,“真实性”则是对于建造中的——因而也是具体的作为建筑构件组成的——材料的认识和讨论,显然,这也是大多数建筑学讨论的焦点和含义所在(2)。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文化发展水平影响了这些范畴进入建筑学领域的方式,并决定了它们在不同时期表现的强弱程度,也反映了对于材料的基本思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重要转向。

本章旨在通过一个回顾性的论述来展开一些特定的思考材料的范畴,从而建立后续思考和论说的平台,也使得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和角度的针对性和意义得以凸显。第一节集中于对“材料的本性”(the nature of material)这一核心概念的辨析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含义的演变,这也是在理论上思考和认识材料问题的起点和基点。第二节集中于对“材料的真实性”问题,尤其是对结构上的真实性问题展开一个思考。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问题不是截然分开的,恰恰相反,它们常常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先,“材料的本性”这一思考和研究范式本身便蕴涵着一个内在的要求,即需要发现和界定一物之区别于另一物的特质。而这必然涉及“表达自身还是模仿他材(self-expression or imitation)”,亦即“真实性”的问题,反之亦然。其次,就结构理性所内含的真实性而言,从根本上来看,它源自于17世纪实验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兴起而引致的材料科学的发展。这一发展也使得对于材料本性的思考逐渐脱离了个人化的和感官性的经验,而依赖于一个可以检验的因而也相对客观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