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图像化,那么建筑则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要求扮演一个力挽狂澜的角色,重新找回某种实在性,找回人与“大地”的联系。只是,当我们在反“图像化”的旗帜下,仔细研究材料与节点的时候,它却常常在不小心间成为另一种图像化的堆砌。这使得即便是在今天,对于这一现象的一些重要侧面——比方说它的表面属性和建造内涵——作出某种考察也是必要的,而对于材料的隐匿与显现这一研究来说,则更是意义非凡。
第一节 白墙的表面属性和建造内涵(1)
如果说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图像化,那么建筑则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要求扮演一个力挽狂澜的角色,重新找回某种实在性,找回人与“大地”的联系。于是,反抽象化的材料表现成为了一种最为便利的选择。只是,当我们在反“图像化”的旗帜下,仔细研究材料与节点的时候,它却常常在不小心间成为另一种图像化的堆砌。这样,即便所有华贵的材料堆积于眼前,也不能保证一个动人建筑的诞生。与此相反,也有一些建筑放弃了对于材料的迷恋,而涂以单一的白色或是多种色彩,却由于放弃了形式和空间的研究使其更形单薄。
这一白色曾经与“国际式”一道饱受诟病,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却又是,20世纪20年代白色建筑的魅力和影响的持久常常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这使得即便是在今天,对于这一现象的一些重要侧面——比方说它的表面属性和建造内涵——作出某种考察也是必要的,而对于材料的隐匿与显现这一研究来说,则更是意义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