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池子心纹样
下五彩的池子心纹样普遍比上五彩简单,题材以龙凤、花草和锦纹居多。一绿细画则以龙纹、花草和锦纹居多,很少出现凤纹。在相邻构件之间,不同类型的池子心纹样同样会进行跳接。下五彩中弓把龙的造型基本与上五彩无异,但皆以色彩表现。一绿细画中的弓把龙大多出现在内檐大柁的池子心,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弓把龙也有三停九似、一波三折之势,但总体不似上五彩统一。在一绿细画中,弓把龙或昂首嗔目、形态威猛,或游戏云间、神态释然(见图3.29)。龙腿无论粗细,均显得强健有力。同时,四爪的造型也显著增加。火焰往往在前爪与后爪间布置,位置相对统一。龙身周边的空隙多以云纹填补,少量添加花卉[5]。云纹有的伸展开来,绘作自由的四合纹;有的则聚集成团,绘作如意头状。就表现而言,上五彩中的沥粉金线和沥粉白线在一绿细画中换作深色和白色,图案以平涂为主,龙身多以黄代金。
晋北下五彩(及作为其前身的一绿细画)的花草纹样通常以花卉为主、草蔓为辅,突出花卉本身的象征意义[6]。常见的花卉包括牡丹、莲花、西番莲等。富贵牡丹往往取盛开之态,与若隐若现的草蔓和叶片相结合(见图3.30(a)~(c))。莲花取半开或绘作莲座,周边多配软草,由草蔓和草嘴构成(见图3.30(d)~(f))。总体而言,软草的形象越到晚期就越趋规整。生点花的出现频率比上五彩显著增加,表现形式也更加自由(见图3.31)。工艺复杂的生点花会以浅淡的锦纹衬底,形成锦上添花的效果。
图3.29 一绿细画中的弓把龙[作者拍摄]
图3.30 晋北下五彩及一绿细画池子心的花草纹样[作者拍摄]
图3.31 五彩池子心的生点花[作者拍摄]
在晋中一绿细画池子心的花草纹样中,软草的比例显著增加,个别甚至比花卉还要突出(见图3.32(a)~(b))。细密的草蔓和草叶往往沿一条承托花卉的波状主干展开,随纹样的空隙自由布置。草嘴的变化同样很多。伸出数颗时,或与草蔓合为一体,或连成云状(见图3.32(c))。在孔祥熙宅园等晚期实例中[7],同样可以看出草蔓与草叶的分化,草嘴的变化也有所减少(见图3.32(d))。
下五彩池子心花草纹样的表现与上五彩有很多相近之处。软草的轮廓在上五彩中以外侧沥粉白线、内侧沥粉贴金为代表,在下五彩中则转为外侧挂白线而内侧无轮廓(见图3.33(a)~(b))。软草多施单向双展,花卉则施双向双展。一绿细画的轮廓不分内外,均做黑线或黑线挂白线(见图3.33(c))。软草的画法相对简单,展色减少而平涂和生点做法大量增加。无论晋北还是晋中,出现在池子心的佛手、寿桃和石榴均有片金和染色两种表现手法,但片金做法相对较少(见图3.33(d)~(f))。
下五彩和一绿细画池子心的锦纹图案同样以出剑为代表。在下五彩中,出剑图案的选择多与池子线角度和花棒槌的六边形轮廓线相匹配。花棒槌以正六边形为轮廓时,宝剑式池子线的夹角多取120度,出剑图案便以正三角形相互套连。当池子线夹角取90度时,出剑图案便以直角三角形相互套连。一绿细画的池子线多做弧线,因而出剑图案的选择就不受角度的限制。除各类出剑图案之外,下五彩的池子心还常以不同的曲线锦纹修饰(见图3.34(a)~(c))。个别锦纹与清式“宋锦”[8]相类,但画法略有差异。还有的锦纹以四边形组成的斜格、六角形组成的“蜂窝筒子”和八角形组成的“龟背纹”为轮廓,内侧“点生点花”(见图3.34(d)~(h))。斜格、蜂窝筒子和龟背纹的轮廓及交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饰,生点花有时还绘作半朵。一些寺院中的蜂窝筒子被巧妙处理成莲叶状,其上浮起朵朵莲花。
图3.32 晋中一绿细画池子心的花草纹样[作者拍摄]
图3.33 下五彩与一绿细画中花果的表现[作者拍摄]
图3.34 下五彩与一绿细画池子心的锦纹[作者拍摄]
云纹和如意头组成的四合纹常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在一绿细画的池子心,故可视为一种特殊的锦纹(见图3.35)。四合纹上下、左右两向或上、下、左、右四向均可增加形态不同的云纹或如意头,空隙处则填补云纹或宝珠。在四合纹中央,时常绘有太极图案。太极图案在彩画中的频繁出现当与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的传统观念有关。《荀子·天论》便有“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9]。
图3.35 一绿细画池子心的四合纹[作者拍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