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 “青黛”考辨
在彩画颜料的使用中,匠师提到的“青黛”一词颇为引人注目。青黛作为彩画颜料出现的实例较少,目前仅见于《营造法式》,且通篇只提到一次。在《营造法式》卷二十七“诸作料例二”的彩画作部分,合色条载有,“绿华:定粉一十三两,青黛三两,槐华一两,白矾一钱”[24]。清代的《工程做法》中已不见青黛的记载,只出现了“广靛花”一词。由《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可知,官式“广靛花”颜料现已失传,具体成分无从考证。书中推测,广靛花与《营造法式》中的“合青华”系同一种颜料[25]。考诸法式可知,合青华的成分与前述合绿华类似,惟不用槐华与白矾,定粉的用量也有所减少[26]。也就是说,合青华是一种含有较多白色成分的复合颜料[27]。若上述推测成立,则广靛花便成为青黛与定粉的混合物。
然而在笔者看来,清代的广靛花应该就是宋代的青黛,而不是青黛与定粉的混合颜料。首先,明代的《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靛花”即为“青黛”。《本草纲目》卷十六“蓝淀”载有:“淀,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起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其次,明《天工开物》“蓝淀”条载:“闽人种山皆茶蓝,其数倍于诸蓝……其掠岀浮抹晒干者,曰靛花[28]。”从《本草纲目》中的“南人”和《天工开物》中的“闽人”可知,靛花多产于中国南部地区。因此,青黛的名称至清代转为广靛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青黛的旧称至今仍存于山西地区,同样有其渊源可考。《本草纲目》卷十六“青黛”条载:“青黛,从波斯国来,今以太原并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沬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波斯青黛,亦是外国蓝靛花。既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李时珍在此指出,早期的青黛源自西亚地区,入药时可以本国太原等地的青黛(靛花)代替,药效则大同小异。“太原”的出现提示了明代山西地区青黛生产的发达及其运用于彩画的可能。因此,晋系彩画中青黛的使用及其名称的保留也就可以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