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汆法制熟法
(一)汆的一般特征
将鲜嫩原料迅速投入多量热(沸)汤(水)中,变色即熟,调味成菜的方法叫汆。
在以水为介质的制熟成菜方法中,汆法较快,所取原料必须十分细嫩鲜美,且料形为片、丝或茸缔所制小球体之状,以菜制汤,以汤为主,是汤菜的专门方法。汆的原料主要是畜类一级瘦肉禽类胸脯及鱼、虾、贝类与肝、腰之类等等,无上浆过程。一般用他汤为汤基,加热至沸后投料汆制。一般老韧性、新鲜度较差、熟料或有异味的原料不宜制汆菜。汆菜特别注意对汤的调制,其特点犹如“制汤”。在汤质上有清汤与浓汤之分,制清汤者,叫清汆;制浓汤者,叫浓汆。一般来说,非茸缔制品皆用沸汤,而茸缔制品则由于十分细嫩,易起孔老化,故只宜用80~90℃汤温汆制。
(二)汆法的基本种类
1.清汆法
用清汤或毛汤汆制,成菜汤清见底的方法叫清汆。根据原料的性质,一般茸缔制品需用清汤制,汤温不超过95℃,在汆制过程中,汤渐见沸,原料凝结变白需立即捞起,如汆刀鱼球、鸡茸豆花汤等等。而非茸缔制品一般使用毛汤制,沸汤下锅,如榨菜肉丝汤、腰片汤、猪肝汤等等,先将原料加适量水浸出血水,利用血沫的黏附性,使汤质清澈,其机理与制上清汤同,原料变色即起。若运用虾仁、鱼片等血沫少的原料汤,则需助以肉片血水或其他血水。清渣撇沫时,应防止沸滚使汤质浑浊。
【例6-4-15】 出骨刀鱼圆
加工程序:
①将刀鱼清理,去头尾、脊骨,刮下鱼茸,排剁至细,加清水、绍酒、精盐调成缔。
②将鱼骨置碗中,加葱结、姜片、绍酒、精盐、清鸡汤蒸约30分钟取出,将鱼汁入锅,另加清汤加热至80℃,逐一将鱼缔挤成小球状投入汤中,保持恒温,待汤微沸,撇去浮沫,移微火约4~5分钟至鱼圆内部凝结;另将菠菜用沸水烫熟与鱼圆汤同时装碗,淋鸡油即成。
特点:鱼圆雪白,菠菜碧绿,汤清见底,细腻鲜嫩,入口即化,汤味咸鲜清淡。
【例6-4-16】 榨菜腰片汤
加工程序:
①将猪腰剖开,批去腰髓,将肉壁斜批成薄片,加葱结,白醋1g,姜片、清水浸渍使血水渗出。
②将汤加热至沸,迅速投下腰片及其血水,至变色捞出,拣去姜、葱,放腰片于碗内,加绍酒、酱油拌匀,锅内去沫,投下笋、木耳、榨菜和盐加热至沸,去沫,调入味精盛进汤碗,放下腰片,淋明油即成。
特点:汤质清醇,腰片细嫩。
2.浓汆法
用奶汤或毛汤汆制,成菜汤汁奶白而稠浓方法的叫浓汆。浓汆不要求像清汆那样“吊汤”,而是运用顶汤至沸,使汤汁乳化白浊,其机理如同“煨”,但时间较短,火力更猛,以原料断生即可,通常取用活鱼制作,如大汤鳜鱼、奶汤鲫鱼、大汤黄鱼等等。一般来说,浓汆需用预制成的原味白汤汆鱼,传统称之为汆鲜鱼,鱼肉凝结即可。若先将鱼料煎或炸,用清水加热至沸,使鱼汤浓白,则是煮法,这一点须与浓汆区别。
由于鱼蛋白水解较多,大量溶胶溢出,鱼汤乳白较快而稳定,但是鱼肉又易老化,而使鱼肉破碎失鲜,因此,对鱼长时间加热,会产生不良后果。一般肉质较硬、失水较大的鱼种不宜汆汤,如鲣、鲳鱼等。100℃汆制10~15分钟,新鲜鱼肉一般减重失水13.2%左右,能具有良好的嫩度,传统称之为“活肉”,亦即“凝而不散、润如凝脂”。
【例6-4-17】 淡菜汆萝卜丝鲫鱼
加工程序:
①将鲫鱼去鳞、鳃,剖腹去内脏,削去下巴老肉,洗净血水;淡菜用温水发开,洗净;萝卜去须、蒂、皮,切成细丝,沸水焯烫后浸于冷水中待用。
②加猪油于锅中,将姜块、葱结炸香,投入白汤加热至沸,汆下鲫鱼、淡菜,待沸撇去浮沫,旺火加热约10分钟至汤液浓白,鱼肉刚凝结时,加猪油、萝卜丝、待重沸时调以盐及味精起锅装碗,带姜末、醋碟上桌。
特点:鱼汤奶白,鱼肉鲜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