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体的机械性质
外力加于人体时,可产生形变及内部应力。由于反复的形变发生疲劳和热,从而使人体受到损害。和安全问题有关的人体的机械性质主要是弹性和黏性。
一般说来,外力加于物体时,物体可发生形变,外力除去后物体就恢复原形。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如下所述:在形变不太大的范围内,外力与形变成正比,而超过某界限时,则发生显著的形变。
为简单起见,考虑一维的形变,加于柱形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为p,原长为L,伸长ΔL,在比例关系成立的范围内如式(2-2)所示:
p=Eε,ε=ΔL/L (2-2)
式中,ε为伸长与原长的比值,称为应变。E为依物质而定的比例常数,称为杨氏模量。杨氏模量越大的材料,加力时越难发生形变。几种人体组织的杨氏模量如表2-2所示。
对大多数材料来说,从任何方向切下测定其杨氏模量时,所得值都相同。但对人体组织来说,在某些特定方向上有纤维状结构和层状结构,则它们多是随方向不同,性质也不同,称这种材料具有各向异性。
表2-2 人体组织的杨氏模量
例如,人体中有像血液这样的流体材料,也有呈胶状的准流体材料,当给它们加上压力后,可随意移动。移动速度在材料内部不一样,由于流体间的摩擦,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像这样在材料上加外力,相应的可随意移动的性质叫做黏性,移动速度不同时,作用于两侧材料上的力和该受力面上速度分布梯度成比例,即
式中,f为x方向上的力,v为x方向上的速度,μ为常数,称为黏滞系数。多数物质的黏滞系数是和速度梯度无关的常数,但有些物质如血液等非均匀结构的流体,其黏滞系数有的不是常数。
人体组织由高分子材料组成,黏性和弹性都存在,叫做黏弹性。具有黏弹性的材料,其形变的情况如图2-5所示,可以用弹性元件例如弹簧和黏性元件(如制动器,它产生和速度成比例的力)两者的组合来表示。实际的生物组织和高分子材料中,力与形变的关系更为复杂,需要用多个弹性元件和黏性元件来表示。具有黏性的材料内部发生机械振动时,则有能量损耗而产生热量。
弹性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材料要发生按照弹性系数所确定的形变。所以形变与外力成比例,当形变非常大时偏离了比例关系,发生了所谓屈服现象,如图2-6所示,材料的屈服界限用屈服点处的应变表示。
图2-5 黏弹性的材料的形变
图2-6 材料的屈服现象
若材料中发生声振动时,弹性系数和黏滞系数在频率比较低的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常量,例如在音频范围内,这些常量几乎和频率无关,是一定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