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用电气设备的事故原因分类
医用电气设备有从生物体取得信息的检测仪器,又有作用于生物体的刺激仪器、治疗仪器和各种监护仪器等。各类不同的医用电子仪器有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危害,危害有时发生在作为仪器主要工作对象的患者身上,有时也发生在仪器操作者、仪器周围的人身上,或者仪器周边的设备和其他仪器上。
医用电气设备产生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如由电气设备放出能量引起事故;因电气设备性能方面的缺点而停止工作;性能的恶化,工作不良;受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的污染等。
引起危害的原因很多,在IEC标准中列举了下述九项:
(1)各种形式的能量,如通过人体的电流、放射线、超声波、高频能量、加速粒子等;
(2)由于错误操作,机械的或电气的损坏引起工作不当,保护措施欠缺,由于电气设备上有危险的面、角、棱和有突出部分等,或置放不稳而引起机械性撞伤;
(3)由于高频干扰使诊断数据收集和治疗等发生障碍;
(4)由于体表过热引起热伤和反射运动;
(5)由于电气设备损坏,熔融的金属和燃烧物等掉到电气设备外引起火灾;
(6)放出化学腐蚀剂、毒物、高温流体等,和生物学上不安全的物质接触;
(7)更换部件不当,操作程序错误,引起非正常输出等;
(8)部件故障(特别是维持生命的装置);
(9)供电电源停电,工作环境不正常等。
为了使医用电气设备工作安全,要按事故发生原因或其产生的现象采取措施。为此,必须研究每个电气设备的各种因素。但是,若设计制造者对每个电气设备逐个研究这些因素,由于遗漏或者加上设计者个人考虑方法不同,要求很全面是困难的。IEC把各国的安全标准进行了归纳,制定了《IEC通用电气设备安全通则》。
《IEC通用电气设备安全通则》对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问题在许多方面做了规定,对目前可预想到的许多危险,都指出了克服的办法。虽然通则具有普遍性,但对于特殊的仪器,还要制定这种仪器的特殊规范,才能确保安全。GB 9706.1就是在这个通则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的。
医用电气设备的特征是仪器和生物体密切相关联。多数医用电子仪器为了取得生物体信息或给生物体某种作用,要将仪器和生物体紧密地连接到一起工作。如像胃镜检查和心脏导管检查,要在一定时间内把仪器放入生物体内,也有像埋藏型心脏起搏器那样的,需要长期放置在生物体内。这是医用电气设备的特征。
医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对象是患者,而患者可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或患者可能意识到危险,或者不能判断出危险,或即使感到危险也不能摆脱;或有的患者所患疾病本身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有的由于诊断和治疗,外来的刺激很容易引起更不良的影响。例如,心脏病人用很小的电流就会引起心室颤动,在插入心导管的情况下,即使是微小电流也容易因电击引起心室颤动。当存在循环障碍,加的热不能迅速散开时,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容易引起低温热伤。
因为医用电气设备的特征以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保证医用电气设备安全工作,分析每类仪器的安全显得很有必要。
医用电气设备有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危害,危害产生在作为仪器主要工作对象的患者身上,有时也产生在仪器操作者、仪器周围的人身上,或者仪器周边的设备和其他仪器上。一般又分为以下几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