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正等测画法
当投影方向S与轴测投影面P垂直,且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各轴均与投影面P成相同的角度时,所形成的轴测投影即为正等轴测投影,简称“正等测图”。由于它画法简单,立体感较强,所以在工程上较常用。
1.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根据计算,正等测的轴向伸缩系数p=q=r=0.82,轴间角∠X1O1Y1=∠X1O1Z1=∠Y1O1Z1=120°。画图时,规定把O1Z1画成铅垂位置,因而O1X1轴及O1Y1与水平线均成30°角,故可直接用30°三角板作图(如图2.7.3所示)。
图2.7.3 正等测的轴间角及轴向变形系数
为作图方便,常采用简化伸缩系数,即取p=q=r=1。这样便可按实际尺寸画图。但画出的图形比原轴测投影大些,各轴向长度均放大=1.22倍。
图2.7.4是按轴向伸缩系数为0.82画出的正等测图。图2.7.5是按简化轴向伸缩系数为1画出的正等测图。
2.点的正等测投影的画法
图2.7.6示出点A(XA,YA,ZA)的三面正投影图,依据轴测投影基本性质及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便可作出图2.7.7所示的点A的正等测投影图。其作图步骤如下:
图2.7.4 按轴向变形系数为0.82画正等测图
图2.7.5 按轴向变形系数为1画正等测图
图2.7.6 点的投影
图2.7.7 点的正测图
①作出正等轴测轴O1Z1、O1X1及O1Y1;
②在O1X1轴上截取O1ax1=XA;
③过点ax1作直线平行于O1Y1轴,并在该直线上截取ax1a1=YA;
④过点a1作直线平行于O1Z1轴,并在该直线上截取A1a1=ZA,得A1,点A1即为空间点A的正等测图。
应指出的是,如果只给出轴测投影A1,不难看出,点A的空间位置不能唯—确定。实际上点的空间位置是由它的轴测投影和次投影确定的。所谓次投影,是指点在坐标面上的正投影的轴测投影。如点A的空间位置就是由A1和A在XOY坐标面上的正投影a的轴测投影来确定的。
【例1】 已知斜垫块的正投影图(图2.7.8),画出其正等测图。
图2.7.8 斜垫块的正投影图
作图步骤:(1)在斜垫块上选定直角坐标系;
(2)如图2.7.9(a),画出正等轴测轴,按尺寸a、b,画出斜垫块底面的轴测投影;
(3)如图2.7.9(b),过底面的各顶点,沿O1Z1方向,向上作直线,并分别在其上截取高度h1和h2,得斜垫块顶面的各顶点;
(4)如图2.7.9(c),连接各顶点画出斜垫块顶面;
(5)如图2.7.9(d),擦去多余作图线,描深,即完成斜垫块的正等测图。
图2.7.9 作垫块的正等测图
(a)作底面矩形;(b)取各棱线高;(c)画项面;(d)加深
【例2】 已知形体的正投影图(图2.7.10),画出其正等测图。
图2.7.10 形体的正投影图
分析:形体由矩形底块和楔形斜板组成。坐标原点和坐标轴的确定如图2.7.10所示。可以看出,楔形板各侧棱线都不与坐标轴平行,其轴测投影的长度并不按正等测轴向变形系数缩变。画这些棱线时应先沿轴测量,画出棱线端点的轴测投影。
作图步骤:(1)如图2.7.11(a),画出正等测轴,根据正投影图,画出矩形底块的轴测投影。(2)如图2.7.11(b),作楔形板上、下底面的轴测投影。①自原点O1沿O1Z1轴向上量取20mm,得点E1。②过点E1作OX1轴平行线,并在其上自点E1向右量取6mm,得点A1,再量取6mm,得点B1。
③分别过点A1和B1作O1Y1轴平行线,并在其上分别沿O1Y1方向量取楔形板上底面的长度尺寸,得点C1和D1。平面图形A1B1C1D1即为上底的轴测投影。
④在O1X1Y1面上,作出楔形板下底面的轴测投影。
(3)见图2.7.11(c),作出各侧棱线,擦去多余作图线,描深,即完成形体的正等测图。
图2.7.11 作形体的正等测图
(a)画轴测轴和矩形底块;(b)画楔形板各顶点;(c)画各棱线,加深
3.圆的正等测投影的画法
一般情况下,圆的正等测投影为椭圆。画圆的正等测投影时.一般以圆的外切正方形为辅助线。先画出外切正方形的轴测投影——菱形,然后再用四心法近似画出椭圆。
现以图2.7.12所示水平位置的圆为例,介绍圆的正等测投影的画法。其作图步骤如下。
图2.7.12 水平圆的正投影
①在图2.7.12所示的正投影图上,选定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并沿坐标轴方向作出圆的外切正方形,得正方形与圆的四个切点A、B、C和D。
②画出正等轴测轴O1X1和O1Y1,沿轴截取O1A1=OA,B1O1=BO,C1O1=CO,O1D1=OD,得点A1、B1、C1 和D1,如图2.7.13(a)所示。
③过点A1、B1作直线平行于O1Y1轴,过点C1、D1作直线平行于O1X1轴,交得菱形A1B1C1D1,此即为圆的外切正方形的正等测投影,如图2.7.13(b)所示。
④以点O0为圆心,以O0B1为半径作圆弧,以点O2为圆心,以O2A1为半径作圆弧,如图2.7.13(c)所示。
⑤作出菱形的对角线,线段O2A1、O0B1分别与菱形长对角线交于点O3、O4。以点O3为圆心,O3A1为半径作圆弧;以点O4为圆心,O4C1为半径作圆弧,如图2.7.13(d)所示。
图2.7.13 圆的正等测图的近似画法
(a)画轴测轴,截取四个点;(b)过四点作菱形;(c)画大圆弧;(d)画小圆弧
以上四段圆弧组成的近似椭圆,即为所求圆的正等测投影。
图2.7.14示出三个坐标面上相同直径圆的正等测投影,它们是形状相同的三个椭圆。
每个坐标面上圆的轴测投影(椭圆)的长轴方向与垂直于该坐标面的轴测轴垂直,而短轴则与该轴测轴平行。
以上圆的正等测的近似画法,也适用于平行坐标面的圆角。
如图2.7.15(a)所示,平面图形上有四个圆角。每一段圆弧相当于整圆的四分之一。其正等测参见图2.7.15(b)。每段圆弧的圆心是过外接菱形各边中点(切点)所作垂线的交点。
图2.7.14 各坐标面圆的正等测投影
图2.7.15(c)是平面图形的正等测图。其中圆弧D1B1是以O2为圆心,R2为半径画出的;圆弧以O3为圆心,R3为半径画出,D1、B1、C1等各切点,均利用已知的r来确定。
4.曲面立体正等测投影图的画法
画回转体的轴测投影,应首先掌握圆的正等测投影,特别是要掌握与坐标面平行或重合的圆的正等测投影的画法。
1)圆柱的正等测图
【例3】 作出图2.7.16(a)所示圆柱的正等测图。
分析:根据圆柱的对称性和可见性,可选圆柱的顶圆圆心为坐标原点,如图2.7.16(a)所示,这样便于作图。
图2.7.15 圆角正等测图画法
(a)平面图形;(b)圆的正等测图;(c)平面图形的正等测图
图2.7.16 圆柱正等测图的画法
(a)圆柱投影图;(b)顶圆轴测图;(c)画底圆和转向轮廓线;(d)结果
作图步骤:(1)以圆柱顶圆圆心为坐标原点,选定坐标轴,如图2.7.16(a)所示。
(2)作轴测轴,画出顶圆的轴测图,如图2.7.16(b)所示。
(3)从顶圆圆心向下量取h,作底圆的轴测图,并作出平行于Z1轴并与两椭圆相切的转向轮廓线,如图2.7.16(c)所示。
(4)擦去作图线,并加深,结果如图2.7.16(d)所示。
从图2.7.16(c)中可知,圆柱底面后半部分不可见,故不必画出。由于上、下两椭圆完全相等,且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均为圆柱高度h,所以只要完整地画出顶面椭圆,则底面椭圆的三段圆弧的圆心以及两圆弧相连处的切点,沿Z1轴方向向下量取高度h即可找出。这种方法称为移心法,可简化作图过程。
轴线垂直于V面、W面的正圆柱的轴测图画法与垂直于H面的相同,只是椭圆长轴方向随圆柱的轴线方向而异,即圆柱顶面、底面椭圆的长轴方向与该圆柱的轴线垂直,如图2.7.17所示。
图2.7.17 三个方向圆柱的正等测图
2)斜截圆柱的正等测图
【例4】 作出图2.7.18(a)所示形体的正等测图。
分析:由投影图可知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切,截切后的截交线是椭圆弧。作图时应先画未截切之前的圆柱,再画斜截面。
作图步骤:(1)画圆柱的左端面。选定轴测轴,画外切菱形和四心椭圆,如图2.7.18(b)所示。
(2)沿O1X1轴向右量取X,作右端面椭圆,作平行于O1Y1轴的直线与两椭圆相切,完成圆柱的正等测图,如图2.7.18(c)所示。
(3)用坐标法作出截面上—系列的点。先作最低点11和21。可在左端面上沿O1Z1轴向下量Z1.再引线平行于O1Y1轴,交椭圆于点11、21,如图2.7.18(d)所示。再作最前点31、最后作点41和最高点51。分别过中心线与椭圆的交点引平行于O1X1轴的圆柱素线,对应量取X1和X2,得点31、41和51,如图2.7.18(e)所示。在适当位置作中间点。先在投影图上选定点61、71,再沿O1Z1向上量取Z2并作直线平行于O1Y1轴,向右量取X2,可得点61和71,如图2.7.18(f)所示。
图2.7.18 截交线的正等测图画法
(a)投影图;(b)画左端面;(c)完成圆柱;(d)作点11、12;(e)作点31、41、51;
(f)作点61、72;(g)光滑连线;(h)完成正等测图
(4)用直线连接点11、21,用圆滑曲线依次连接其余各点,如图2.7.18(g)所示。
(5)擦去作图线,即为所求,如图2.7.18(h)所示。
3)相交两圆柱的正等测图
【例5】 作出图2.7.19(a)所示的两相贯圆柱的正等测图。
图2.7.19 相贯线轴测图的画法
(a)投影图;(b)画圆柱;(c)求相贯线点;(d)完成正等测图
分析:此二圆柱正交,相贯线为空间曲线,需求出若干共有点的轴测投影以完成此空间曲线的轴测投影。
作图步骤:(1)引入直角坐标系,如图2.7.19(a)所示。
(2)画轴测轴后,作出直立圆柱和水平圆柱,如图2.7.19(b)所示。
(3)以平行于X1O1Z1面的平面截切两圆柱,分别获得两组截交线,该两组截交线的交点均为相贯线上的点,如图2.7.19(c)所示。
(4)利用一些特殊位置的线,找出两体交点,用曲线光滑地连接各点,擦去作图线,并加深,如图2.7.19(d)所示。
5.组合体的正等测图
由于有些形体常常是由若干基本几何形体按叠加或切割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当绘制这种形体时,可按其组成顺序逐个绘出每一个基本形体的轴测图,然后整理立体投影,加粗可见轮廓线,去掉不可见线和多余作图线,即完成整个形体的轴测图。
【例6】 试画出图2.7.20(a)所示形体的正等测图。
分析:从给出的正投影图可知该形体是一个组合体,由方板和圆筒叠加而成,因此可按叠加法,先画圆筒,后画方板。
作图步骤:(1)画顶面外椭圆,以O1为圆心画轴测轴,画外切菱形和四心椭圆,如图2.7.20(b)所示。
(2)用同样的方法画顶面内椭圆,如图2.7.20(c)所示。
(3)完成圆筒,沿O1Z1轴从O1点往下量取h1得到O2,以O2为原点画轴测轴,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底面椭圆。作平行于O1Z1轴的直线与两椭圆相切,完成圆筒的正等测图,如图2.7.20(d)所示。
(4)利用圆筒底面的轴测轴,画方板顶面,如图2.7.20(e)所示。
(5)将方板顶面的四角顶点沿O1Z1轴往下平移一个方板的厚度(h2-h1),如图2.7.20 (f)所示。
(6)画出方板底面的边线,整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完成整个形体的正等测图,如图2.7.20(g)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