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石方工程
一、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有关规定
土石方工程的分类如图6-1所示。
图6-1 土石方工程的分类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种资料。
1)土壤及岩石类型。
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类型的划分,依工程勘测资料与《土壤及岩石分类表》对照后确定(该表在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
2)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
3)土方、沟槽、基坑、挖(填)土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
4)岩石开凿及爆破方法、石碴清运方法及运距。
5)其他有关资料。
土方体积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为准计算。如遇必须以天然密实体积折算的情况,可按表6-1所列数值换算。
表6-1 土方体积折算表
人工挖土方深超过1.5 m时,按表6-4的规定增加工日。
二、平整场地工程量计算
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挖、填土方厚度±30 cm以内及找平(见图6-2)。
图6-2 平整场地示意图
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用L外表示)每边各加2 m,以平方米计算,如图6-3所示。
图6-3 建筑物平整场地示意图
例1 根据图6-3计算人工平整场地工程量。
解:S平 =(28.0+2.0×2)×(19.0+2.0×2)
=28.0×19.0+28.0×2.0×2+2.0×2×19.0+2.0×2×2.0×2
=28.0×19.0+(28.0×2+19.0×2)×2.0+2.0×2.0×4(个角)
=532+94×2.0+16=736 m2
上式中,28.0×19.0为底面积,用S底表示;94为外墙外边周长,用L外表示。故可以归纳为:
S平=S底+L外×2+16
一般平整场地工程量计算如图6-4所示。
图6-4 平整场地公式示意图
三、挖掘沟槽、基坑土方的有关规定
1.沟槽、基坑划分
1)凡底宽在3 m以内,且长大于宽3倍以上的为沟槽,如图6-5所示。
2)凡底面积在20 m2以内的为基坑,如图6-6所示。
3)沟槽底宽大于3 m,坑底面积大于20 m2,平整场地挖土厚度大于30 cm,均按挖土方计算。
图6-5 沟槽示意图
图6-6 基坑示意图
2.放坡系数K
计算挖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需放坡时,放坡系数按表6-2规定计算。
表6-2 放坡系数表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放坡起点、放坡系数,依据不同土壤厚度加权计算。
2.计算放坡时,在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原槽、坑作基础垫层时,放坡从垫层上表面开始计算。
1)放坡起点是指在挖基坑土方工程中,当挖到一定深度时,为了防止侧壁坍塌,确保安全施工及必要的施工面,需要进行放坡,这个“一定深度”就是放坡起点。各类土超过表中的起点深时,才能按表中的系数计算放坡工程量。
2)表6-2中,人工挖四类土超过2 m深时,放坡系数为1:0.25,含义是每挖深1 m,放坡宽度就增加0.25 m。
3)从图6-7中可以看出,放坡宽度与深度和放坡角度之间的关系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α=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α角度值。
图6-7 放坡示意
4)沟槽放坡时,交接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示意图如图6-8所示。
图6-8 沟槽放坡交接示意图
3.支挡土板
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其挖土宽度按图6-9所示沟槽、基坑底宽,单面加10 cm,双面加20 cm计算。挡木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见图6-9)
图6-9 支撑挡土板地槽示意图
(注:图中的a为条形砼基础宽度,c为工作面)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表6-3规定计算。
表6-3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计算表
4.沟槽长度L
挖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计算;内外突出部分(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土方工程量内计算。
例2 根据图6-10计算地槽长度。
解: 外墙地槽长(宽1.0 m)=(12+6+8+12)×2=76 m
内墙地槽长(宽0.9 m)=6+12−(1.0/2)×2=17 m
内墙地槽长(宽0.8 m)=8−(1.0/2)−(0.9/2)=7.05 m
图6-10 地槽及槽底宽平面图
人工挖土方深度超过1.5 m时,按表6-4的规定增加工日。
表6-4 人工挖土方超深工日增加表 (单位:m3)
5.挖管道沟槽土方
挖管道沟槽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沟底宽度,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尺寸计算,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6-5规定的宽度计算。
6.沟槽、基坑深度H
按图示槽、坑底面至室外地坪深度计算;管道地沟按图示沟底至室外地坪深度计算。
表6-5 管道地沟土方计算量表 (单位:m3)
注:1.按上表计算管沟土方工程量时,各种井类及管道(不含铸铁给排水管)接口等处需加宽增加的土方量不另行计算,底面积大于20 m2的井类,其增加工程量并入管沟土方内计算。
2.铺设铸铁给排水管道时,其接口等处土方增加量可按铸铁给排水管道地沟土方总量的2.5%计算。
四、土方工程量计算
1.地槽、沟土方
(1)有放坡地槽(见图6-11)
计算公式:
V=(a+2c+KH)HL
式中 V—— 有放坡地槽工程量
a—— 基础垫层宽度
c—— 工作面宽度(见表6-3)
K—— 放坡系数(见表6-2)
H—— 地槽深度
L—— 地槽长度
图6-11 有放坡地槽示意图
例3 某地槽长25.50 m,槽深1.80 m,混凝土基础垫层宽0.90 m,有工作面三类土,计算人工挖地槽工程量。
c=0.30m(见表6-3),H=1.80 m,L=25.50 m,K=0.33(见表6-2)。
故:V=(a+2c+KH)HL
=(0.90+2×0.30+0.33×1.80)×1.80×25.50
=2.094×1.80×25.50=96.11 m3
(2)支撑挡土板地槽(见图6-9)
计算公式:V=(a+2c+2×0.1)HL
(3)有工作面不放坡地槽(见图6-12)
计算公式:V=(a+2c)HL
图6-12 有工作面不放坡地槽示意图
(4)无工作面不放坡地槽(见图6-13)
计算公式:V=aHL
图6-13 无工作面不放坡地槽示意图
(5)自垫层上表面放坡地槽
计算公式:
V=[a1H2+(a2+2c+KH1)H1]L
2.地坑土方
(1)矩形不放坡地坑
计算公式:
V=abH
(2)矩形放坡地坑(见图6-14)
计算公式:
V=(a+2c+KH)(b+2c+KH)H+1/3K2H3
式中 a—— 基础垫层宽度;
b—— 基础垫层长度。
图6-14 矩形放坡地坑示意图
例4 已知某基础土方为四类土,混凝土基础垫层长、宽分别为1.50 m和1.20 m,深度2.20 m,有工作面。计算该基础工程土方工程量。
解:已知:a=1.20 m,b=1.50 m,H=2.20 m,K=0.25(查表6-2),c=0.30(查表6-3)。
故:
V=(1.20+2×0.3+0.25×2.20)×(1.50+2×0.30+0.25×2.20)×2.20+1/3×0.252×2.203
=2.35×2.65×2.20+0.185
=13.885 m3
(3)圆形不放坡地坑
计算公式:
V=πr2H
(4)圆形放坡地坑(见图6-15)
图6-15 圆形放坡地坑示意图
计算公式:
V=1/3πH[r2+(r+KH)2+r(r+KH)]
式中 r —— 坑底半径(含工作面)。
例5 已知一圆形放坡地坑,混凝土基础垫层半径0.40 m,坑深1.65 m,二类土,有工作面,计算其土方工程量。
解:已知:c=0.30 m (见表6-3),r=0.40+0.30=0.70 m,H=1.65,K=0.50(见表6-2)。
故:
V=1/3×3.1416×1.65×[0.702+(0.70+0.50×1.65)2+0.70×(0.70+0.50×1.65)]
=1.728×(0.49+2.326+1.068)
=1.728×3.884
=6.71 m3
3.挖孔桩土方
人工挖孔桩土方应按图示桩断面积乘以设计桩孔中心线深度计算。挖孔桩的底部一般是球冠体(见图6-16)。
球冠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πh2(R−h/3)
由于施工图中一般只标注r的尺寸,无R尺寸,所以需变换一下求R的公式。
已知:r2=R2−(R−h)2
故:r2=2Rh−h2
∴R=(r2+h2)/(2h)
图6-16 球冠示意图
4.挖土方
挖土方是指不属于沟槽、基坑和平整场地,厚度超过±30 cm按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的挖方。
建筑工程中竖向布置平整场地,常有大规模土方工程。所谓大规模土方工程,是指一个单位工程的挖方或填方工程分别在2 000 m3以上的及无砌筑管道沟的挖土方其土方量方格网计算法如下。
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挖土和填土时(挖土地段冠以“+”号,填土地段冠以“−”号),应求出零点(即不填不挖点),零点相连就是划分挖土和填土的零界线(见图6-17)。
图6-17 划分挖土和填土的零界线
计算零点可采用以下公式:
x =[h1/(h1+h4)]×a
式中 x —— 施工标高至零界点的距离;
h1+h4 —— 挖土和填土的施工标高;
a —— 方格网的每边长度。
方格网内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有下列几个公式:
1)四点均为填土或挖土(见图6-18)。
公式为:±V=(h1+h2+h3+h4)÷4×a2
式中 ±V—— 填土或挖土的工程量(m3);
h1,h2,h3,h4—— 施工标高(m);
a—— 方格网的每边长度(m)。
图6-18 四点均为填土或挖土
2)二点为挖土和二点为填土(见图6-19)。
公式为:+V={(h1+h2)2/[4(h1+h2+h3+h4)]}×a2 −V={(h3+h4)2/[4(h1+h2+h3+h4)]}×a2
3)三点挖土和一点填土或三点填土和一点挖土(见图6-20)。
公式为:+V={h23/[6(h1+h2)(h2+h3)]}×a2 −V=+V+(a2/6)×(2h1+2h2+h4−h3)
图6-19 二点为挖土和二点为填土
图6-20 三点挖土和一点填土或三点填土和一点挖土
4)二点挖土和二点填土成对角形(见图6-21)。
中间一块即四周为零界线,不挖不填,所以只要计算四个三角锥体,公式为:
±V=1/6×底面积×施工标高
图6-21 二点挖土和二点填土成对角形
以上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假设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都是平面,但自然地面很少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计算出来的土方工程量会有误差。为了提高计算的精确度,应检查一下计算的精确程度,用K值表示。
K=(h2+h4)/(h1+h3)
上式即方格网的二对角点的施工标高总和的比例。当K=0.75~1.35时,计算精确度为5%;K=0.80~1.20时,计算精确度为3%;一般土方工程量计算的精确度为5%。
例6 某建设工程场地大型土方方格网图如图6-22所示,试计算该场地挖填土方的工程量。
a=30 m,括号内为设计标高,无括号为地面实测标高,单位均为m。
解:1)求施工标高:施工标高=地面实测标高−设计标高(见图6-23)。
2)求零线:先求零点,图中已知1和7为零点,尚需求8~13,9~14,14~15线上的零点,如8~13线上的零点为:
x=(ah1)/(h1+h2)=(30×0.16)/(0.26+0.16)=11.4
另一段为a−x=30−11.4=18.6
求出零点后,连接各零点即为零线,图上折线为零线,以上为挖方区,以下为填方区。
3)求土方量:计算如表6-6所示。
图6-22 大型土方方格网图
图6-23 施工标高
表6-6 土方工程量计算表
5.回填土
(1)沟槽、基坑回填土
计算公式:
V=挖方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埋设砌筑物
或 V=挖方体积−基础垫层体积−砖基础体积+高出设计室外地坪砖基础体积
(2)房心回填土
计算公式:
V=室内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面面层厚−地面垫层厚)=室内净面积×回填土厚度(见图6-24)
图6-24 房心回填土
(3)管道沟槽回填土
管道沟槽回填土以挖方体积减去管道所占体积计算。管径在500 mm以下的扣除管道所占体积;管径在500 mm以上时,按表6-7的规定扣除管道所占体积。
表6-7 管道沟槽扣除土方体积表 (单位:m3)
6.运土
运土包括余土外运和取土。当回填土方量小于挖方量时,需余土外运;反之,需取土。
计算公式:运土体积=总挖方量−总回填量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为余土外运体积;负值时,为取土体积。
土方运距按下列规定计算。
1)推土机运距:按挖方区重心至回填区重心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
2)铲运机运距:按挖方区重心至卸土区重心加转向距离45 m计算。
3)自卸汽车运距:按挖方区重心至填土区(或堆放地点)重心的最短距离计算。
有规定时,可按轻型井点管距0.8~1.6 m,喷射井点管距2~3 m确定。
使用天应以每昼夜24 h为一天,使用天数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天数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