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照明艺术创作中的语言统一
照明艺术的魅力,主要在于直接观照的亲切感和现场目击感。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人性美、真挚的人情美,这一切很难直观表现,因此照明艺术语言主要是凭借生活、思想、技巧所凝聚的瞬间敏感(照明摄影师的艺术直觉)去发现和捕捉美。画面语言主要以形、光、色的和谐统一,形式的新颖优美,意蕴的深远含蓄而取胜。对画面意韵的追求主要源自于照明摄影师精巧的构思能力和熟练的照明技艺,以此来构建创造美。照明语言创作中的“偶想妙得”的语言统一与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也正是来源于视觉心理对照明语言的剖析。
一、多方位与多景别的统一
影视艺术拍摄虽有方位景别的变化,但它实现了变化的连续性,因此照明语言创作是全方位、全景别的。例如大型直播晚会,它要满足在一定的空间里的任何视点的艺术需要,在很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照明语言创作。对于一场晚会来说,多部摄像机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两极镜头的频繁展示(大全—大特)要求照明语言表达准确,无论是气氛与造型统一,还是全景与特写统一,从任何角度、任何景别去欣赏、去观察,都应具有审美价值,做到剧情与照明语言统一。
二、视觉与荧屏效果的统一
电视的视觉效果是以荧屏效果为准的,但它受到种种技术条件的制约,这些技术条件也是照明创作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照明艺术的技艺不仅要考虑到电视观众的审美要求,而且要照顾到现场观众的审美情趣,因此,照明艺术创作中的语言统一是视觉直观与不直观的统一。
三、灯光与剧情、布景的统一
电视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灯光艺术的融合性。艺术的独创性,决定了照明艺术的创作个性。但艺术独创不能违背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不管如何进行灯光处理,都应与剧情、布景、人物保持气氛的和谐与统一,不能互不搭调,毫不相干。如剧情是悲惨的,不能用快乐的灯光气氛;布景是冷调的,不能用暖调去破坏它。人物的表情、心情、服饰都是照明语言统一构思中的依据。
静态光效指的是晚会中的基础造型光。现在诸多晚会对基础光的运用似乎不够重视。笔者认为,基础白光是电视画面的显影灵,是照明光线的本质,忘了全光谱的本质光线等于捂住了摄像机的眼睛。若一个人眼睛失去了视力,看事物是模糊不清的,而当蓝色光占据整个电视画面时,若没有白光铺底,色饱和会过于浓厚,画面就会失去透视感、层次感,人物好像掉进了染缸里,这种画面还有什么语言可言?
当然,只用静态光效而不会用动态光效那是落后的表现。但如果过多地运用各种动态光效变化而放弃基本光效,使屏幕闪烁不定,让观众无法看清图像,同样是创作中的败笔。
五、写实与写意处理的统一
写实类,注重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例如对于电视剧,注重三维立体化地塑造人物和事物,注重正确表现环境的空间性、时间性,注重真实环境的再现和光轴方向的合理性等。
写意类,则注重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它不受客观现实面貌的局限,大胆地使用各种光效,用写意的手法展现艺术风采。
从照明语言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两者应是统一的结合体。在写实处理时,注重一些写意的内容;在写意性处理时,不忘写实的含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章思考与练习题
1.视觉心理的中介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只有进入光线阶段,才算进入了画面语言的最高境界?
3.照明语言创作中的语言统一是什么?
4.影调包括哪两种含义?
5.照明语言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