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 腐乳酿造中的微生物
一、腐乳酿造中的微生物
1.腐乳酿造中所用的微生物
目前腐乳生产,绝大多数已改传统的自然发酵工艺为纯菌种发酵工艺。纯菌种发酵的周期短,风味较好,质量稳定。由于生产中仍采用敞开式自然环境培养,外界的微生物难免侵入,加上配料池中也带有微生物,所以腐乳酿造用微生物十分复杂。
目前国内豆腐乳生产所用菌种大多为丝状真菌,如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等。毛霉菌和根霉菌能分泌大量的蛋白酶,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质水解程度较高,腐乳质地柔糯、滋味鲜美。且毛霉菌丝高大柔软,能包被在豆腐坯外面,以保持豆腐乳的块型整齐。毛霉的缺点是不耐高温,不利于全年生产。在一些高温地区,为了能够全年生产腐乳也使用根霉作为生产菌,根霉的特点是较耐高温、生长迅速。
目前国内腐乳生产使用细菌较少,只有黑龙江省克东腐乳的生产在使用藤黄微球菌。由于此菌能充分生长在豆腐坯内部,因此蛋白酶活性高,腐乳滋味鲜美,独具特色,但腐乳成型不好,易碎。豆腐乳生产常用微生物见表2-16。
表2-16 豆腐乳生产常用微生物
2.筛选豆腐乳生产用优良菌种时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许多新的菌种应用于腐乳生产。腐乳生产需选择优良菌种,且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①不产毒素,符合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要求。
②生长繁殖快,抗杂菌力强。
③生产温度范围宽,有利于常年生产。
④能分泌出大量高活力的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利于提高腐乳质量的酶系。
⑤能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不散不烂,气味鲜香。
二、毛霉(根霉)菌粉及菌液的制备
1.毛霉(根霉)菌粉制备
毛霉(根霉)菌粉的制备要通过3个阶段来完成。首先制备固体试管菌种,再制备克氏瓶(或三角瓶)菌种,最后制备毛霉(根霉)菌粉。
(1)制备固体试管菌种
将大豆洗净、浸泡,按1∶3加水制成豆浆汁。在豆浆汁内加入2.5%的蔗糖,2.0%的琼脂,加热使琼脂熔化,分装试管,121℃灭菌45min,摆斜面,冷却。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根霉)菌种于斜面上,20~25℃恒温培养7d,即为试管菌种。
(2)制备克氏瓶菌种
大豆粉与大米面按1∶1比例混合均匀,分装于克氏瓶(每瓶250g)中,121℃灭菌45 min,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支固体试管菌种可接克氏瓶10个左右,20~25℃恒温培养5~6d,即得克氏瓶菌种。
(3)制备毛霉(根霉)菌粉
将成熟菌种从克氏瓶中取出,干燥,每瓶菌种加2~2.5kg大米面混合,粉碎,即可作为生产用菌粉使用。
2.毛霉(根霉)菌液制备
毛霉(根霉)菌液的制备通过3步来完成。
(1)制备试管菌种
取蔗糖3g,硝酸钠0.3g,磷酸二氢钾0.1g,氰化钾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混合后加热,使琼脂全部溶解。待溶液稍冷后,调节pH为4.6左右。分装于试管中,121℃灭菌45min,摆斜面,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条件下,将毛霉(根霉)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置恒温箱内25~30℃培养3~4d,备用。
(2)三角瓶菌种制备
将豆腐坯切成5cm×2cm×0.5cm的条状,置于500mL三角瓶中,每瓶放3~5条,121℃灭菌1h,冷却至30℃接种。接种时,先将固体试管菌种用无菌水冲洗,使菌丝及孢子悬浮于水中,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液均匀地接种于三角瓶豆腐条上,要求每块豆腐条均能与菌液接触。每支固体试管菌种悬浮液可接种三角瓶5~6瓶。接种后,置于28~30℃恒温培养3~4d,取出备用。
(3)毛霉菌液制备
在成熟的三角瓶菌种中添加冷开水,每瓶加100~150mL,分两次冲洗,以便使毛霉菌充分洗出。洗后用纱布将菌丝滤出,滤液调节pH为4.6左右,即制成毛霉(根霉)菌液。生产接种时,用喷雾器将菌液均匀地喷洒在豆腐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