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 糖化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选育
糖化酶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很广,在工业中应用的糖化酶主要是从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等丝状真菌和酵母中获得,从细菌中也分离到热稳定的糖化酶,人的唾液、动物的胰腺中也含有糖化酶。不同来源的淀粉糖化酶其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对生淀粉的水解作用的活力也不同,真菌产生的葡萄糖淀粉酶对生淀粉具有较好的分解作用。
一、菌种筛选与选育的方法与原理
1.菌种筛选诱变的总体步骤
菌种筛选诱变的总体步骤如图6-10所示。
2.基本原理
平板透明圈法是将牛津杯放置在已经凝固的淀粉琼脂平板上,每个平板放3~4个牛津杯(根据酶活力大小),然后将粗酶液定量加入牛津杯中,粗酶液就会通过扩散分解牛津杯周围的生淀粉,经过一段时间,淀粉琼脂平板上的牛津杯周围就会有透明的淀粉水解圈,酶活力越大的则水解圈也越大,根据水解圈的大小就可以确定酶活力大小。再通过摇床实验使粗酶液水解生淀粉,用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水解产物中还原糖的量,从而确定粗酶液中糖化酶的酶活力。
图6-10 菌种筛选诱变的总体步骤
二、糖化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1.初筛
称取一定量样品(淀粉厂附近的土壤、含淀粉霉变物、醋曲),加入装有一定量增殖培养基(以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三角瓶中,恒温30℃、200r/min培养3~5d。
取增殖培养后的上清液1mL于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倍浓度梯度的稀释液,吸取各种稀释度溶液0.1mL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以生淀粉为唯一碳源),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d。观察选择性平板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周围有无透明水解圈,取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D/d)较大者于筛选平板上划线分离至纯种,斜面保存。
2.复筛
从原种斜面取出菌体或孢子,接入装有一定量摇瓶筛选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每株平行3瓶并编号。在恒温30℃、200r/min条件下培养3d。取发酵液测定酶活力,记录并比较。将复筛后具有较高生淀粉酶活力的菌株进一步分离纯化,斜面保存。
3.鉴定
根据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以及16SrRNA或18SrRNA的特性进行分类。由于产糖化酶的菌种种类较多,因此可分别参考相应的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
三、糖化酶产生菌的选育
1.紫外诱变法
取一定量已育好的菌/孢子悬浮液(105~106CFU/mL)至培养皿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置于15W紫外线灭菌灯下30cm处分别处理0.5min、1.0min、2.0min、3.0 min、4.0min、5.0min、6.0min、7.0min、8.0min、9.0min、10.0min、11.0min、12.0 min、13.0min、14.0min、15.0min等不同时间段,然后吸取0.1mL处理液稀释到一定稀释度进行分离培养(筛选培养基),挑取其中D/d值大且生长快速的1个或几个诱变菌株,在摇瓶培养基中30℃培养3d,测其酶活力。
对于遗传性状的同种或不同种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诱变之前要了解实验菌株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即作出剂量(时间)对于致死率的曲线,由此选择合适的处理剂量。
2.化学诱变
可采用亚硝基胍诱变或2%硫酸二乙酯。方法是将一定量化学诱变剂与一定量的菌/孢子悬浮液混合,分别作用不同的时间段,然后取0.1mL各个时间段的溶液滴入筛选平板涂布均匀,培养,挑取其中D/d值大且生长快速的1个或几个诱变菌株,在摇瓶培养基中30℃培养3d,测其酶活力。
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主要取决于其浓度和处理时间。在进行化学诱变处理时,控制使用剂量要以诱变效应大而副反应小为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