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粉末压制零件和制品的结构技术特征

粉末压制零件和制品的结构技术特征

时间:2024-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粉末压制法制造零件或产品,设计师必须了解粉末压制成形过程的特点,对零件或制品的几何形态及尺寸(即结构)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和限制性作充分考虑及评价。粉末压制法与一般采用的铸或锻——机械加工相比,在零件或制品结构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粉末压制成形零件结构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取决于压模的表面粗糙度。烧结后一般在10~15μm,若想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则需要进行复压校形或精压。

9.3 粉末压制零件和制品的结构技术特征

结构技术特征(又称结构工艺性)就是指制品的结构是否适应所采用的成形过程或制造方法,使制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达到优质、高产、低耗。

用粉末压制法制造零件或产品,设计师必须了解粉末压制成形过程的特点,对零件或制品的几何形态及尺寸(即结构)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和限制性作充分考虑及评价。有时,原来设计的用常规机械制造加工的零件,虽也可用粉末压制法制造,但若针对粉末压制过程特点稍加修改一下零件的结构设计,则可能改善零件制造的结构技术特征和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粉末压制法与一般采用的铸或锻——机械加工相比,在零件或制品结构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粉末压制成形零件结构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压制件应能顺利地从压模中取出

由于烧结零件是在压模中压制成形(一般都是在上、下方向进行的),成形后,压坯必须从压模中脱出,所以,除端面以外,在垂直压制方向的面(无论内、外面)上的复杂形状或周边沟槽就难以甚至无法成形,须将它们修改成易于脱模的形状,烧结后再进行后续加工(如切削加工)来完成,示例如图9-9所示。

img451

图9-9 受脱模限制的形状示例

2.应避免压制件出现窄尖部分

压制成形时,要将配混好的粉末装填在压模型腔中,但有时型腔的窄尖部分会出现装粉不足,使压制成形困难。另外,这些窄尖部分还会影响压模的强度和寿命。具有薄壁(壁厚<2mm)、窄键、尖端、直径小(<3mm)且较深的孔等部分的零件均属这类情况(见图9-10)。

img452

图9-10 受装粉和压模强固性限制的形状示例

3.零件的壁厚

零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台肩尽可能的少,高(长)宽(直径)比不超过2.5(厚壁零件不超过4)。

粉末压制大多数都是双向压制成形的,因此,零件的高度太高,压制方向上的台肩多,部分壁厚相差过大等,都会造成压制件的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压制成形中压坯密度的均匀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压坯烧结后的性能(见图9-11)。

img453

图9-11 受密度不均限制的形状示例

4.制品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压制烧结零件的尺寸精度,在压制方向和与之垂直的方向有显著差异。在垂直压制轴线的方向,零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压模的尺寸精度,一般都较高。在压制方向,除模压头与压模的尺寸精度外,压机的精度也影响压坯的精度。因此,提高零件压制方向的尺寸精度颇为困难;另外,阴模、压头、芯棒等相互间均有一定间隙,所以,零件的同心度也难以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想制造出尺寸精度高的压制烧结零件,除压模的精度高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粉末的特性、配比及烧结过程。因此,压制烧结零件的尺寸精度,应以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为准;不要盲目地追求过高的尺寸精度,这样不仅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甚至无法达到;不要不必要地降低尺寸精度,从而削弱粉末压制的技术特点。

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取决于压模的表面粗糙度。烧结后一般在10~15μm,若想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则需要进行复压校形或精压。

总之,设计师在确定使用某种粉末压制过程前,必须根据零件的性能要求,粉末材料的特性以及其对各种过程参数的影响,所用粉末压制方法的特点,已有的生产能力及条件等,对零件作出优良的结构技术特征设计,从而迅速且经济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